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

何承天在乐律学史上提出了()律制。A、十二等差律B、笛律C、十二平均律D、六十律

题目

何承天在乐律学史上提出了()律制。

  • A、十二等差律
  • B、笛律
  • C、十二平均律
  • D、六十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 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律学理论。


正确答案:三分损益;律学

第2题:

乐律家钱乐之所提出是下列哪种律制()。

  • A、六十律
  • B、一百八十律
  • C、三百六十律
  • D、新律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下列乐律学家中,发明六十律的是(  )。

A.京房
B.苟勖
C.钱乐之
D.何承天

答案:A
解析:
汉代律学家京房发明了“京房六十律”。

第4题:

下列乐律学家中,因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而推算出六十律的是()。

  • A、京房
  • B、荀勖
  • C、钱乐之
  • D、何承天

正确答案:A

第5题:

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正确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研究开始探索和解决在实践中的旋官转调问题。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有何承天和荀勖(xu)。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370一447)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官转调的缺憾。其计算方法是:用黄钟本律之数(9寸)与仲吕所生黄钟之数(按三分损益法计算到11次所得8.8788寸)相减,其差数为0.1212寸,再将此差数平均分为十二等分,即0.1212÷12=0.0l01,然后将所得数依此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西晋律学家荀勖(?一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管口校正数”是笛管的长度与笛管的气柱长度之间的差数。也可以说是黄钟律的长度与姑洗律的长度之间的差数。其它笛在制作时,它的“管口校正数”的计算是该笛所应之律的长度与该笛角音所应之律的长度的差数。
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上的探索和贡献,推动了律学研究的发展,在中国乐律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6题:

何承天新律


正确答案: 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

第7题:

()自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声”等乐律理论。

  • A、万宝常
  • B、荀勖
  • C、何承天
  • D、京房

正确答案:A

第8题:

秦以前,()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纯律及平均律,皆独立发明。


正确答案:汉族

第9题:

我国首先主张以弦代管定律的乐律家是()。

  • A、荀瑁
  • B、京房
  • C、何承天
  • D、朱载堉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八十四调理论是由以下哪位乐律家最早提出的()。

  • A、何承天
  • B、蔡元定
  • C、苏氏婆
  • D、万长宝、郑译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