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特岗教师招聘

试述学科活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题目

试述学科活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今天的学科活动已不同于过去的学科活动,它已开始融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一、学科教育目标的“一般发展”性
1、在本节一开始我们已经强调指出,幼儿园的学科活动要服从并服务于幼儿的“一般”发展,即基本素质的提高,而不以掌握学科知识和专门的技能为主要目的。
2、学科教育也要注重基本素质的提高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学科教育改革(包括中小学学科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学科教育的学术性,也不是否认学科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价值,而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强调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东西。
二、学科教育目标的综合性
1、教育目标的综合化是与目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教育、课程整合的思想是相适应的。
2、教育目标的综合性,不仅应体现在各领域目标这一层次上,它还应体现在教师设计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因而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该注意到一个教学过程对幼儿可能产生的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三、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
1、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传统的学科教育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因而容易忽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2、怎样使教育目标和内容既符合幼儿的需求,又不会造成课程失控、难以达到预定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这是学科教育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画龙“点睛”式的作业教学我们知道,按知识之内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起来的学科课程,其最大优势是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并促进其思维逻辑性的发展。一些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以一定的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知识系统化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益,改善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
五、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教学结果的经验化
1、重视学前知识系统化的作业教学相对也更重视教师及语言交往的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作业教学就是概念的直接讲解和知识的直接传递,就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教师提问,幼儿答”,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
2、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使他们很难脱离具体的操作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来理解事物。所以,即使是设计学科教学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宜活动化,以发现学习为主。同时,承认并尊重经验性的,即以表象形式存在的学习结果,不强求能“说出来”。
六、教学计划的弹性化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1、学科教学一般计划性较强。无论计划得多么周密,但学习的主体——幼儿是活的,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不一定都能被我们预先准确地把握住,我们能把握的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计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是学科教学活动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2、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一点:学科活动虽是预成式的课程模式,但预成的式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可改变。教学过程不是计划或教案的一成不变的再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计划。但同时要明确,对教学计划或教案的修改、调整必须是有根有据、心中有数的,而不能随意而为。调整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迎合孩子即时而易变的兴趣,浮浅地取悦于他们,而是为了形成更加有效的学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科活动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A.学科教育目标的“一般发展”性。B.学科教育目标的综合性。C.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D.画龙点睛式的作业教学。E.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教学效果的经验化。F.教学计划的弹性化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第2题: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以学科的特点与学生需达成的相关的学习技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技能相结合。
(2)心理辅导技术与教学技术相结合。
(3)以学科的任务与特点为基础。
(4)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第3题:

试述教学时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学校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和改变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
设计教学时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主要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应对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教学时间的总体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整体教学时间做出合理规划。其次应对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分配有个合理的安排,如导课(包括组织教学和检查复习)需要几分钟,新课的讲解(包括讲授新课和巩固新课)需要多长时间,是否要给学生时间讨论,布置课外作业需要几分钟,等等。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问。教师应通过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迟到、早退及无故缺勤现象,同时也避免自身缺课。
(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教师在进行单元课时设计时,应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状况,找出单元内容包含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单元所需的教学时间。
(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问遗失。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好每项内容,同时又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有一定预测和心理准备。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避免教学时间遗失现象的发生。

第4题:

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和()匹配问题。


正确答案:实验对象;实验环境

第5题:

卡斯特指出,在设计行政组织结构时,必须特别注意组织活动的差异化和()

  • A、分化问题
  • B、分歧化问题
  • C、交锋问题
  • D、一体化问题

正确答案:D

第6题:

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和()的匹配问题。


参考答案:实验对象,实验环境

第7题:

PT、CT运行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运行中PT二次侧严禁短路,运行中的CT二次侧严禁开路。

第8题:

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
(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它的特点是,各学科课程各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属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自成一体;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重视学习的理论知识.其缺点是,由于学科各自独立,割裂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课程只重视系统学科和学科知识,不注意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与人的发展职能;学科课程注重于学科知识,而置能力培养于不顾,将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 (2)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但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排除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 (3)目前,关于活动课程与学课课程之间的关系讨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 “补充说”,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的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功能.二是“对立说”,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本质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相互“补充”,就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三是“发展说”,认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不对立,而是具有历史逻辑的统一性;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活动课程实质上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形态,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作为特殊形式把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教育学考点解析与应试指南

第9题:

在主题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正确答案: (一)、师幼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师与幼儿互动、共建的活动。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多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幼儿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幼儿互动关系,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活动。
(二)、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主题活动要更多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师既要注意集体组织的游戏,也要注意幼儿自选的游戏。
(三)、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主题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体系,更应该实现这样的教育要求。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参照预先拟订的活动方案,也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活动的进展等因素随机调整活动方案。当然,活动是建立在对幼儿细致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的。
(四)、合理整合主题的资源幼儿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因此,主题活动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戏反映生活、反映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应避免学习活动目标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现象,避免各种活动之间封闭、割裂甚至抵触的现象。

第10题:

美学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规律的学科,设计美学探讨的是设计领域的美学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