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特岗教师招聘

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初中八年级音乐课《民族花苑》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民族花苑》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追鱼》《阿玛勒俄》,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1.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乐)曲欣赏、演奏、演唱等活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初步了解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多民族构成的伟大祖国。 2.通过欣赏、演唱等音乐实践,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速度、力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音乐风

题目

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初中八年级音乐课《民族花苑》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民族花苑》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追鱼》《阿玛勒俄》,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1.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乐)曲欣赏、演奏、演唱等活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初步了解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多民族构成的伟大祖国。 2.通过欣赏、演唱等音乐实践,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速度、力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再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磁带、口风琴、口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引入:进入民族大观园。 2.观看民族服饰。 3.出示课题《民族花苑》。 二、欣赏与感悟 (一)(来到瑶山--)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提问:此曲描写什么情景?可分几部分? 2.分析三段旋律的速度、力度(仅以慢、快、强、弱表示)及表现情景,介绍瑶族长鼓。 (二)(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吊脚楼--)欣赏《追渔》 1.出示图片(傣族生活场景、葫芦丝),完整欣赏并思考:根据速度、力度的变化,此曲可分几段? 2.师生再现(演奏)第一部分主题(简化谱)(钢琴、口风琴、口琴、打击乐器)。 (三)(来到青藏高原--)欣赏《阿玛勒俄》 1.出示图片(布达拉宫)提问:我们到了哪个民族地区?你对藏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有什么了解?你能为大家演唱一首藏族歌曲或跳一段藏族舞蹈吗? 2.完整欣赏,简介“囊玛”及《阿玛勒俄》。“囊玛”的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三部分组成。引子由乐队演奏,曲调较为固定,歌曲部分音乐柔美抒情,以歌为主,舞蹈动作很少,歌曲完毕紧接舞曲,音乐急速跳跃,舞者随乐声起舞,气氛热烈、情绪高涨。《阿玛勒俄》是流行于西藏拉萨等地区藏族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阿玛勒俄》是歌曲开始的主要衬词。歌曲艺术性强、歌词寓意深刻、旋律连绵抒情、演唱高亢嘹亮。 3.播放藏族舞蹈图像,学生模仿手部、脚部的几个典型动作。手部动作:甩袖。脚部动作:踢踏步、踏点步。 4.小组与个人展示,生生、师生评议,教师适时给予表扬鼓励。 5.师生合作,用所学动作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四)(来到天山脚下--)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欣赏歌曲录音,讲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简介王洛宾。 3.学习歌曲(歌谱、填词)。 4.分析用什么速度、力度、情绪演唱? 5.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瑶山、清新葱绿的西双版纳、亘古神秘的青藏高原和葡萄满园、牛羊肥美的天山风光,了解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了那里的音乐文化,还用歌声、舞蹈表达了兄弟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对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进行欣赏、探索,并将你们搜集的音像资料带来,在下节课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课例研究的主要形式有( )的课例研究。

A、一人同课多轮

B、多人同课异构

C、多人同课同构

D、跟踪式听课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并以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课为例说明。


答案:
解析: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摩擦力,例如,自行车的前轴、中轴以及后轴,还有脚踏板等处均采用滚珠轴承以减小摩擦力。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力,人们还经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油。自行车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力。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脚踏板套、闸把套等;还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止。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捏紧车闸,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等。

第3题:

按课例研究的深度分类,可将课例分为()课例、经验型课例和理论型课例。


参考答案:情境性

第4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对下面七年级歌唱课《雪绒花》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进行点评。


答案:
解析:
(1)优点: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充实,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进行了整个课堂设计教学。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科综合突出了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拓展了学生艺术视野,加深了学生对雪绒花的理解。在新课讲授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很好地互动起来;在拓展环节能够让学生动起来。在聆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强弱规律,体现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2)缺点:由于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个学科,因此,在教学目标环节应分三个维度叙述。同时,应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也就是得把其中的第2点与第1点调换一下。教学设计不要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因为新课标倡导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把回答都设定好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教学课例还缺少小结与作业这一环节。

第5题:

八年级音乐课中,老师要求学生运用下面谱例为某歌曲伴奏,请问这种伴奏形式适合下列哪个国家的歌曲?( )

A.朝鲜
B.南非
C.牙买加
D.新西兰

答案:A
解析:
通过题干内容可以判断出有长鼓,长鼓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还有一种是福州狼串。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福州狼串,也称为福州长鼓,是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多用于福建民间音乐。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6题:

以初中物理“杠杆”一课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答案:
解析:
①物理学史导人(故事导入):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这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大家想一想,一人之力可以撬动地球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一起了解有关杠杆的相关知识。②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想出什么问题呢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小孩能把大人跷起来)。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杠杆。 ③实验导入: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我们来模拟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在模拟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像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杠杆的知识。

第7题:

材料:下面是对某校学生进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表1学生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


问题:依据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理论,分析说明该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20分)


答案:
解析:
材料中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①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该校教师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比如可以采用观察、谈话、项目评价、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式。(5分)
②教学评价主体单一。该校教学评价的主体只局限于教师本身,忽视了学生家长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主体过于单一。(5分)
③教学评价内容单一。该校目前评价学生的角度仅限于知识考试,“唯分数论”,忽略了学生课堂表现、日常生活表现以及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的角度不全面,不符合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理念。(5分)
④评价否定了学生的发展。该校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力提升和品德表现等方面未加重视,违背了“关注学生发展过程”这一评价理念。(5分)

第8题:

课例与课堂教学不同,存在很大差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欣赏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非洲的灵感——鼓乐
? 【教学内容】欣赏加纳鼓乐
? 【教学目标】
? 1.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 2.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答案:
解析:
(1)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环节缺少小结与作业环节。
我们可以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鼓乐演奏。
教学过程环节中的小结与作业设置为: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的加纳鼓乐及其风格特点,并请学生回家练习实践。
(2)本课的教学设计虽然内容丰富,导人环节更是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在欣赏体验的环节,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探究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节奏,更是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加纳鼓乐的理解。这说明教师在课前也是做足了功夫,但是还是有一些环节存在问题。
①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混乱,目标应为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但此教学设计中并未这样设计,可以设计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领略非洲鼓乐的魅力,初步对非洲音乐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欣赏中提炼节奏,学习敲击节奏并初步感受、了解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②知识拓展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段非洲舞蹈视频并模仿学习非洲舞蹈动作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应该要与本课加纳鼓乐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舞蹈动作的节奏特点,再去根据这三种特点编创模仿。在这一环节的第三点里学生随着加纳鼓乐音乐,一部分同学敲打鼓乐节奏,另部分同学表演非洲歌舞,这一环节设置得也很精妙。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课堂纪律的把握,可以创设一个非洲部落音乐会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第10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长江之歌》
【教学对象】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长江之歌》
【主要目标】
学习《长江之歌》能够完整演唱。(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模唱歌曲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旋律。
3.演唱歌词
(1)学生朗读歌词。
(2)学生随钢琴填入歌词演唱。
4.拓展延伸
(1)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唱。
(2)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5.小结作业
(略)


答案:
解析:
该课例是有问题的。该课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这节课缺少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中进行表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学的重点则要以音乐教学内容《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为依据,教学难点把握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内容。可参考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2)该课例的教学对象是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但是在展开阶段却没有欣赏环节,应该在展开中加入欣赏环节。
虽然这是一个有问题的课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闪光点.如:教学内容从视唱、创编等活动展开,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次序安排由浅入深,较为合理。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音乐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