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考试

1919年至1927年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和胡适的论争有()A、"问题与主义"之争B、"整理国故"的论争C、文学与革命的论争D、文学的阶级性的论争E、与以胡适为首的现代评论派的论争

题目

1919年至1927年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和胡适的论争有()

  • A、"问题与主义"之争
  • B、"整理国故"的论争
  • C、文学与革命的论争
  • D、文学的阶级性的论争
  • E、与以胡适为首的现代评论派的论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认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正确答案: 过程:
1)弹劾共产党案。早在国公合作一年年之际,国民党内部就有一股排共势力,孙
科等人提出弹劾中共案,1924年8月15日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上,经过激烈
的辩论,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再次肯定了联共政策。
2)廖仲恺遇刺。由于廖仲恺(财政部长、国民党左派领袖)积极支持联俄联共政策,被刺杀。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3)1925年11月23日——1926年1月4日,邹鲁、谢持林森等21名国民党老右
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西山会议‛,反苏、反共的西山会议派形成。
4)国民党新右派的出现。在广州国民党二大上成为国民革命军总监的蒋介石,凭
借其军事权力,逐渐取得在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蒋介石为核心,以戴季陶
(提出一整套反对共产党、反对工农阶级斗争、反对国共合作的理论)为灵魂
的国民党新右派形成。并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5)在江西战场对孙传芳作战获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国共合作有了明显分歧。在四
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事件后,国共合作正式破裂。
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是伴随着国民党内部的斗争分歧而产生的。

第2题:

新文学内部出现的第一场著名的论争,即“()”的论争,论争双方是胡适与李大钊。


正确答案:问题与主义

第3题:

胡适等人在近代文化论争中持

A、中体西用论

B、全盘西化论

C、儒学复兴论

D、综合创新论


参考答案:B

第4题:

简评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之间的革命文学论争,其性质是革命文学家内部的论争。论争的收获是:
①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纠正了创造社、太阳社的一些理论错误,使他们对鲁迅、茅盾的态度有所改变;
②形成翻译介绍和学习马克,宙、主义文艺思想的热潮,使革命文学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了论争双方的思想;
③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第5题:

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性质:革命文学家内部的论争。收获:1、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纠正了创造社、太阳社的一些理论错误,使他们对鲁迅、茅盾的态度有所改变2、形成翻译介绍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热潮,使革命文学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了论争双方的思想3、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第6题:

在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思想上的差异和分歧


正确答案: 1、“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2、“整理国故”之争(胡适)鲁迅、茅盾、郭沫若撰文批评
3、胡适为首的现代评论派在女师大学潮中,非难学生运动,鲁迅及《语丝》展开论战

第7题:

简析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的背景。


正确答案: ①从政治角度看,此期革命文学倡导势在必然。大革命失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以配合革命斗争;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浓厚的政治文化心理,是产生革命文学的合适土壤。
②从文学本身来看,由文学革命发展成为革命文学,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国民文学”到“平民文学”再到“民众文学”最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其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③从作家队伍来看,此期革命文学倡导和建设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作家纷纷从广州、武汉、欧洲、日本、香港等5个方向云集上海,其力量的聚集和建设革命文学的愿望都是空前的。
④从国际形势来看,此期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是对国际文学思潮的回应。以苏联为核心,以日本和欧洲为两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对中国呈包围态势。

第8题: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论争中围绕"问题与主义”进行论争的双方是

A:林琴南与陈独秀

B:林琴南与胡适

C:胡适与李大钊

D:鲁迅与学衡派


参考答案:C

第9题:

1919年5月至8月,()与胡适围绕着“问题与主义”展开论争。


正确答案:李大钊

第10题:

1919年7月,胡适发表()一文,引起关于()的论争,这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开始分化的一个标志。


正确答案:《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问题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