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考试

论述行政执行的障碍及克服的对策。

题目

论述行政执行的障碍及克服的对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及对策。


参考答案:

(1)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是:我国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规模普遍偏小——教育规模不经济;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城市>县镇>村庄;第三,从专业分布来看:综合类>工业类>师范类>....>体育、艺术类。
(2)为了减少甚至消除由于规模经济过小而造成的不经济弊端,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可采取以下两大策略:其一,调整中小学布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网点主要作重新调整。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合并”。即把生源严重不足的中小学并人邻近的学校;二是“瓜分”。即将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学校的师生及设备“分配”给邻近几所学校。
其二,调整大、中专院校专业结构。应对专业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对某些无条件继续办下去的学校可通过“关、停、并、转”的方式,促进各学校之间的“联合”,逐步使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趋于适度,获取规模经济的效果。


第2题:

简述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途径。


参考答案:(1)障碍:观念障碍、心理障碍、语言障碍、职务与专业障碍、组织障碍、信息障碍。(2)克服途径: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建立顺畅的行政沟通渠道。建立健全行政沟通体制。提高行政沟通的质量。

第3题:

简述组织老化的标志及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


参考答案:(1)标志:机构臃肿;反应迟钝;文山会海;模式僵化。
(2)对策:定期审议;破格行为;走动管理;越级建议;人员平移;灵活用工;组建团队。

第4题:

论述杉木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对策。


正确答案:杉木林地力衰退主要原因为:通常单作纯林,缺乏自肥能力,枯落物积累多、分解慢,自身不利于地力维护;对养分需求量较高,连栽林地土壤养分损耗多;酶失去活性,影响养分分解;经营不培肥或少培肥;常采用炼山清理等,造成杉木地力衰退严重。据调查分析:造完一代后,林地肥力下降15~20%,第二、三代下降更为严重;由于酶活性降低,分解能力差,第二代降5~8%,第三代降30~50%;土壤维生素一代减少9%,三代后,降40%等。为了避免杉木地力衰退,应从以下措施进行改善: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不炼山或轻炼山,改全垦整地为局部整地;提倡营造混交林;适当降低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发育;不连作或少连作,并实行间作;有计划地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实行生态系统科学管理等。

第5题:

简述克服行政执行障碍的对策。


参考答案:(1)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2)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执行人员队伍。(3)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使他们能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决策和认识决策,深刻理解决策的意义和目标,从而产生出执行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克服行政执行的思想障碍。(4)要求行政人员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5)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第6题:

试论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

第7题:

论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其方式。


参考答案:(1)行政手段: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从上而下的行政隶属关系,向下级层层发指令,以控制和左右被管理者、影响管理对象的措施和方法。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无偿性(2)经济手段:指行政机关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行政执行顺利实施的方法。特点: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间接性。(3)法律手段: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法规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方法。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4)思想教育手段:指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来引导被管理者按其预定目标努力完成行政任务的方法。特点:渗透性、应变性、多样性、潜缓性。

第8题: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参考答案: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2)“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特征明显;(3)在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资源瓶颈。
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能力;(2)通过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加强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改变“三高一低”现状;(3)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4)实现农业发展的“高效化、生态化、有机化”。


第9题:

论述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参考答案:(1)建立正式、公开的沟通渠道;(2)克服不良的沟通习惯;(3)领导者要善于聆听。

第10题:

请提出有效执行政策的对策。(15分)


正确答案:
(1)调整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倾向。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方案时,要充分利用政策执行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动对其自身有利的政策执行。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原来的复杂利益关系中脱离出来,真正置身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位置。
 (2)增强政策执行活动的透明度。政策执行活动应依据法律和规章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于众,置于公众的关注和监督之下,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权力接受监督提供前提条件,防治因权力错位而导致政策执行低效。
 (3)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公共政策执行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自律精神,规范执行行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