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民警执法资格考试

甲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农民工在其工厂工作,农民工乙不满,甲对其进行殴打,致其重伤。甲的行为()。A、构成非法拘禁罪B、构成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C、构成强迫劳动罪D、构成强迫劳动罪和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

题目

甲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农民工在其工厂工作,农民工乙不满,甲对其进行殴打,致其重伤。甲的行为()。

  • A、构成非法拘禁罪
  • B、构成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
  • C、构成强迫劳动罪
  • D、构成强迫劳动罪和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农民工甲某晚上务工回家见其妻与乙在争吵,甲二话不说,冲上前去扬起随身带的扁担打向乙,不料没有击中乙,反而落在其妻身上,导致其妻重伤。根据刑法法定符合说理论,某甲的行为( )

A.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对其妻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乙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数罪并罚

D.对其妻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乙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处罚


正确答案:B
【答案】B
【详解】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所谓打击错误,是指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由于失误而致使实际侵害的对象与行为人所意图侵害的对象不相符合。因为甲的行为主观上有故意,侵害的法益是人的身体健康,该故意行为对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造成后果的,也成立故意 ,因此承担故意伤害罪。因此答案选B
【相关考点梳理】司法考试中应当掌握(1)法定符合说,只要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的既遂。(数故意说) (2)具体符合说,只有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具体地相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犯罪的既遂。打击错误根据该说将成立故意犯罪的未遂与过失犯罪的想象竞合。但是在司法资格考试中,如果没有要求依据何种理论解决问题,一律采取法定符合说。在上题中如果出现打击错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损伤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所欲损伤的对象与实际损伤的对象体现不同的法益。
在故意内容和客观事实相符合的范围内认定犯罪。 1.主观属于轻罪构成而客观属于重罪构成的,从主观认识出发,去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实:(1)轻罪:罪质相同的,成立轻罪既遂;罪质相异的,成立轻罪未遂。(2)重罪:过失(或者无罪) 2.主观属于重罪构成而客观属于轻罪构成的,从客观事实出发,判断有无与之相对应的主观内容:(1)轻罪:主观故意重合的,成立轻罪既遂;不重合的,过失(或者无罪)(2)重罪:成立未遂(或者无罪)。这种题型要注意区分,打击错误是否侵犯的法益相同,不同的法益处理办法不一样。

第2题:

共用题干

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私营矿主甲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农民工从事危重矿井作业,并雇用打手对农民工进行殴打,致多人残疾。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当数罪并罚
B:砖窑主乙长期非法雇佣多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并严重忽视生产作业安全,指使一名未成年人因堆砌的成品砖倒塌而被砸死。对乙的行为应以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从重处罚
C:丙以介绍高薪工作的名义从外地将多名成年男性农民工骗至砖窑主王某的砖窑厂,以每人100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从事强迫劳动。由于《刑法》仅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所以,对于丙的行为,无法以犯罪论处
D:拘留所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体罚虐待,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A,B,C
解析:
选项A中,甲在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殴打他人,致人伤残,其行为已经转化为故意伤害罪,应直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不能和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选项B中,甲的行为不但构成雇佣童工从事危险劳动罪,而且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后罪不是雇佣童工的结果,而是严重忽视生产安全的结果,因此应数罪并罚。选项C中,丙明知王某要强迫职工劳动,仍以介绍高薪工作的名义将这些男性骗来,卖给王某,其构成对王某强迫职工劳动罪的共犯。D选项中,对被监管人进行体罚虐待,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对此《刑法》第248条有明确规定,不再赘述。
王某基于放火的故意,实施了放火的行为,触犯了放火罪和杀人罪两个罪名,属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即观念竞合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罪的犯罪。对于想象竞合犯,刑法理论通常认为,应当“从一重处断”,即按其行为同时触犯的数罪中法定刑最重的罪名定罪。因放火罪比故意杀人罪的危害性更大,所以应以放火罪处罚。
两罪的区别表现在,遗弃罪的行为人并不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只是不愿意履行扶养义务;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则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遗弃行为并不立即导致被害人死亡;故意杀人行为则立即导致被害人死亡。本题中甲将女婴放到荒无人烟的深山里则是放任女婴死亡的行为,所以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
依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的目的是取得财物,本案中不是如此,故选项A、B错误。强奸罪的“着手”指已实施构成要件规定的暴力、胁迫或其他违背妇女意志的手段行为,本案中甲男已采用胁迫的手段行为,故已“着手”,应定未遂。因此,C选项正确。
依据《刑法》第236条的规定,强奸罪的被害人只限于女性,因此郭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本案情形与强奸他人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以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的情形不一样,本案中郭某是在发现被害人不是女性后才用被子蒙其头部的,这与在强奸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不一样。因此,郭某的行为不属于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不选C项。郭某并没有杀人的故意,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某大学的保安甲晚上在校园内巡逻时,发现乙较为可疑,怀疑其为小偷,便把乙叫到值班室进行讯问。乙否认有什么不法行为,甲便把乙吊起来殴打,强迫其承认盗窃。结果造成乙残废。甲的行为构成:( )

A.刑讯逼供罪

B.非法拘禁罪

C.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D.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D
【考点】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解析】刑讯逼供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大学的保安不具有这种主体资格;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但是在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办致人伤残或者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处理。我国刑法第238条有此规定。故正确选项应该是D。

第4题:

治安联防队员甲夜间巡逻时抓到可疑分子乙,怀疑其为小偷,即把其叫进室内讯问。乙否认偷了东西,甲便把乙捆起来吊打,强迫其承认。结果,造成乙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
A.刑讯逼供罪
B.非法拘禁罪
C.故意伤害罪
D.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答案:C
解析:
治安联防队员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第5题:

甲夜入乙家,盗走现金1000元,正欲离去,被乙发现。甲为逃走而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  )。
A.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和故意伤害罪
D.构成抢劫罪


答案:D
解析:
解析:此为抢劫罪的转化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甲为逃走而将乙打成重伤,属于抢劫致人重伤,系抢劫罪的法定刑加重情节,不单独定故意伤害罪。

第6题:

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私营矿主甲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农民工从事危重矿井作业,并雇用打手对农民工进行殴打,致多人伤残。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当实行并罚
B:砖窑主乙长期非法雇佣多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并严重忽视生产作业安全,致使一名未成年人因堆砌的成品砖倒塌而被砸死。对乙的行为应以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从重处罚
C:丙以介绍高薪工作的名义从外地将多名成年男性农民工骗至砖窑主王某的砖窑场,以每人100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从事强迫劳动。由于《刑法》仅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所以,对于丙的行为,无法以犯罪论处
D:拘留所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体罚虐待,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A,B,C
解析:
【考点】非法拘禁罪;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虐待被监管人罪;转化犯【详解】《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可见,非法拘禁又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只构成故意伤害罪一罪,A错误。根据《刑法》第244条之一规定,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构成本罪,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对乙的行为应以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数罪并罚,B错误。丙的行为尽管不能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但由于其明知王某会强迫农民工劳动而将农民工贩卖给他,因而构成了强迫劳动罪的共犯。C错误。依照《刑法》第248条的规定,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故D正确。

第7题:

甲厂欠乙厂货款50万元,乙厂屡次讨要未果,于是乙厂趁甲厂厂长来乙厂办事的机会,将其扣留在乙厂保卫科里,并要求甲厂还钱然后放人,关押达30天之久并且有殴打、侮辱行为。这种行为应认定为:

A:构成非法拘禁罪,殴打、侮辱行为不应单独定罪,应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
B:构成非法拘禁罪,但殴打、侮辱行为应分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一般性的,尚不能单独构成犯罪的殴打、侮辱,应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如果出于其他目的,已达到犯罪的程度,应单独定罪与非法拘禁罪实行并罚
C:构成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D:不构成犯罪,因为索取债务而实施上述行为,不认为是非法拘禁行为

答案:A
解析:
依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直接适用此法条,可以选出A项。

第8题:

甲为索取债务扣押债务人乙,乙表示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甲遂对其严刑拷打导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绑架罪

B.故意伤害罪

C.故意杀人罪

D.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C

第9题:

甲欠乙债款5万元久拖不还,乙为了逼甲还债把甲锁在自家地窖中三个月,甲称无钱可还,乙很恼火把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构成(  )。
A.非法拘禁罪
B.非法拘禁罪但应从重处罚
C.故意伤害罪
D.绑架罪


答案:C
解析:
解析:根据《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的,依故意伤害罪论处。

第10题:

使用暴力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的,应(  )。
A.按照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B.按照非法拘禁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实行数罪并罚
C.按照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D.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第238条规定,在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注意:这里有两个条件,首先,必须使用了暴力行为;其次,无论行为人对结果的心理态度是过失还是故意都按照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当然如果行为人没有使用暴力而过失致人死亡,则应当按照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即应当以非法拘禁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故选D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