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民警执法资格考试

某学校负责采购校服的工作人员甲在学生的校服采购过程中,校服生产商乙为了让甲采购其生产的校服而为甲办理了双人欧洲旅游,为此乙花费6万元,甲旅游回来后便采购了乙生产的校服。本案中,对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A、行贿罪B、不构成犯罪C、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D、非法经营罪

题目

某学校负责采购校服的工作人员甲在学生的校服采购过程中,校服生产商乙为了让甲采购其生产的校服而为甲办理了双人欧洲旅游,为此乙花费6万元,甲旅游回来后便采购了乙生产的校服。本案中,对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行贿罪
  • B、不构成犯罪
  • C、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 D、非法经营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陈某欲得到一工程,送给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刘甲100万元,希望其能够向管理工程的副市长刘乙(刘甲胞弟)说情。刘甲将100万元现金以及陈某的请求告诉刘乙,刘乙说:“钱你留着,工程我会帮助的”遂陈某获得工程。关于本案下列正确的是?()

A.刘甲和刘乙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陈某构成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

B.刘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刘乙构成受贿罪,陈某构成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

C.刘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刘乙不构成受贿罪,陈某构成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

D.刘甲构成受贿罪,刘乙不构成受贿罪,陈某构成行贿罪


参考答案:A

第2题:

X公司系甲、乙二人合伙依法注册成立的公司,以钢材批发零售为营业范围。丙因自己的公司急需资金,便找到甲、乙借款,承诺向X公司支付高于银行利息五个百分点的利息,并另给甲、乙个人好处费。甲、乙见有利可图,即以购买钢材为由,以X公司的名义向某银行贷款1000万元,贷期半年。甲、乙将贷款按约定的利息标准借与丙,丙给甲、乙各10万元的好处费。半年后,丙将借款及利息还给X公司,甲、乙即向银行归还本息。关于甲、乙、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构成高利转贷罪,丙无罪
B:甲、乙构成骗取贷款罪,丙无罪
C:甲、乙构成高利转贷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丙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D:甲、乙构成骗取贷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丙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答案:C
解析:
【考点】高利转贷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详解】根据《刑法》第175条的规定,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75条之一的规定,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要求行为人将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后者无此要求;前者要求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后者要求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本案中,甲、乙骗贷后转贷与丙,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故构成高利转贷罪。由于其骗贷后按时归还本息,未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也无其他严重情节,故不构成骗取贷款罪。所以BD错误。根据《刑法》第163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64条的规定,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案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的通知》中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在本案中,甲乙将贷款转贷给丙的行为违背了获取贷款的特殊规定,因此对于丙来说构成“不正当利益”。故丙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甲、乙则另外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因此C正确,A错误。

第3题:

2013年新春伊始,上海某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学生校服被检测出含有毒致癌物,原本象征着安全与归属感的校服竟暗藏杀机。为确保校服安全,国家必须:

A.加强对校服生产企业的直接管理

B.完善校服安全和质量监控机制

C.发挥市场机制在校服生产中的作用

D.提高广大师生对毒校服的识别能力


正确答案:B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起到监管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干预,故A不对。C、D两项没有提到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监督职能,故本题答案为B。

第4题:

甲公司在与乙公司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受到乙公司项目经理的威胁,要求甲公司给其额外支付10万元人民币,否则将终止合同,撤回先前投资。甲公司给乙公司的项目经理送了10万元人民币,后案发。甲构成()

  • A、行贿罪
  • B、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罪
  • C、不构成犯罪
  • D、商业贿赂

正确答案:C

第5题:

某医院医生甲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收受某医药公司代表乙回扣2万元,请问对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行贿罪
  • B、不构成犯罪
  • C、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 D、构成不正当竞争罪

正确答案:C

第6题:

某市初中制作校服,每套200元。学校要求学生自愿订购。学生甲非常喜欢学校的校服,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担心父母不同意购买,便向班主任朱老师提出借款购校服,朱老师当即答应借200元给甲。但甲领到校服后迟迟不向朱老师还款。朱老师找到甲父母要求他们替儿子还款,但甲父母以不知此事为由拒绝还款。最终这起纠纷在校长的调解下才得到解决。 在这起纠纷中,班主任朱老师有什么不妥之处?为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不妥。(1)学生甲是限制行为能力入,且没有独立经济能力。(2)按照《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学生甲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3)班主任在学生甲提出借款事宜时,应当考虑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方可办理借款事宜。

第7题:

甲公司为生产电脑配件的专业民营IT公司,李某为该公司采购部采购员。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李某收取供货商乙公司负责人严某的银行卡一张,内有现金人民币两万元,后李某将现金取出据为己有,并淘汰了乙公司的众多竞争对手而采购了乙公司大批原材料。据此,李某的行为构成:( )
A.不构成犯罪
B.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C.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D.滥用职权罪


答案:B
解析:
我国《刑法》第163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8题:

甲厂向乙中学发函表示:我厂生产的校服,每套100元。如果贵校需要,请与我厂联系。乙中学回函:我校愿向贵厂订购3000套,每套单价100元。但需在校服上附加上学校的名称。2个月后,乙中学收到甲厂发来的3000套校服。但这批校服上没该校的名称。于是拒收,在这一过程中( )。

A.乙中学违约,因其表示同意购买,合同即已成立

B.甲厂违约,因为乙中学同意购买的是附有学校名称的校服

C.双方当事人均违约,因为双方均未履行生效的合同

D.双方当事人均未违约,因为合同还未成立,乙中学的回函,是一种新要约而非承诺


正确答案:D
解析: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发生这种情况即为反要约,反要约是一个新的要约,提出反要约就是对原要约的拒绝,使原要约失去效力,原要约人不再受该要约约束。本题中,乙中学的回函对甲厂的要约作出实质性变更,即附加学校名称,是一种新要约而非承诺。

第9题:

甲是某市公安局局长,乙为了能够当上科长,送给甲价值人民币4万元的财物,并为甲安排出国旅游一趟,甲答应了乙的请求,违反规定提升乙为科长。案发前甲已退休。乙的行为是何罪,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A、行贿罪……索贿罪
  • B、行贿罪……受贿罪
  • C、一般违法……犯罪
  • D、受贿罪……行贿罪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飞达公司推销员甲为了让腾飞公司购买飞达公司生产的汽车,送给腾飞公司负责采购的乙一张购物卡(价值人民币6万余元),后乙使腾飞公司采购飞达公司的汽车2辆。甲的行为()。

  • A、构成行贿罪
  • B、不构成犯罪
  • C、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 D、构成不正当竞争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