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民警执法资格考试

“犯罪未得逞”就是说没有发生任何危害结果或者没有达到犯罪目的。如杀人犯没有把人打死,却将被害人打伤,就属于故意杀人未遂。()

题目

“犯罪未得逞”就是说没有发生任何危害结果或者没有达到犯罪目的。如杀人犯没有把人打死,却将被害人打伤,就属于故意杀人未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有( )。

A.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B.犯罪分子没有达到犯罪目的

C.犯罪没有得逞

D.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E.犯罪分子没有达到目的是由于犯罪分子不愿意继续实施犯罪


正确答案:ACD
解析:本题的考核要点为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答题依据是《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及教材的相关内容。

第2题: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正确答案:D
解析:“犯罪未得逞”不可简单理解为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未实现,或者其追求的犯罪结果未发生。未遂是指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第3题:

犯罪未得逞是指()。

A.未发生任何危害结果

B.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C.犯罪目的未能实现

D.未能齐备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


参考答案:D

第4题:

听力原文:犯罪未遂中“犯罪没有得逞”的具体判断标准

在结果犯中,衡量犯罪既遂的具体标准是( )。

A.法定危险状态的形成

B.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

C.法定犯罪行为的完成

D.着手实行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未遂中“犯罪没有得逞”的具体判断标准。在结果犯中,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法定的危害结果,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

第5题: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


参考答案:犯罪行为

第6题: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犯罪中止只是存在于犯罪实行阶段

B.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但可以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现实的威胁

C.犯罪未得逞通常具体表现为没有发生犯罪结果,如果发生了犯罪结果的就已经得逞

D.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出现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BCD
预备阶段也存在犯罪中止,犯意为犯罪制造条件,但没有现实威胁性,只有结果犯才以是
否出现结果判断是否既遂,实行终了以后,如自动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成立中止。

第7题: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中止只是存在于犯罪实行阶段

B.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但可以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现实的威胁

C.犯罪未得逞具体表现为没有发生犯罪结果,如果发生了犯罪结果的就已经得逞

D.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再出现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D
【考点】对犯罪的特殊形态的理解
【解析】预备阶段也存在犯罪中止,犯意为犯罪制造条件,但没有现实威胁性,只有结果犯才以是否出现结果判断是否既遂,危险犯并不要求以结果的出现为既遂的标志。实行终了以后,如自动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成立中止。

第8题:

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E、犯罪分子自动中止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犯罪未得逞是指( )。

A.未发生任何结果

B.未实现犯罪目的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未具备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条件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得逞”是指( )。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正确答案:D
D【解析】根据通说,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构成的要件没有齐备。这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统一:从主观上看,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的直接故意的内容没有完全实现;从客观上看,行为人实施的犯罪是不完整的。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