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民警执法资格考试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题目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具有下列哪一项当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A.致使航班备降或返航
B.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C.多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
D.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

答案:D
解析:
《刑法》第291条第2款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包括:(一)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三)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四)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五)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故本题答案选D。

第2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的,成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B.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情节严重的,构成开设赌场罪
C.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
D.组织多人故意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爆炸、生化、放射威胁等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成立组织恐怖组织罪


答案:A,C,D
解析:
【精解】在A项中,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的,成立为境外非莹提供国家秘密罪而不是泄露国家秘密罪。在C项中,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而不是传播淫秽物品罪。在D项中,组织多人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恐怖组织,不可能构成组织恐怖组织罪.而应当按照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开设赌场不能简单地从传统意义上加以考虑,只要行为人为他人提供赌博的场所和赌具的,即使是在虚拟空问,也应当从。实质意义上加以认定。同时,由于《刑法修正案(六)》将开设赌场的行为从赌博罪中独立出来,开设赌场罪是独立的犯罪。

第3题: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编造虚假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而传播,制造恐慌、扰乱社会秩序的,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A.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B.寻衅滋事罪

C.诈骗罪


答案:A

第4题: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处()有期徒刑。

  • A、10年以下
  • B、5年以上
  • C、3年以上10年以下
  • D、5年以上10年以下

正确答案:B

第5题: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

  • A、危害国家安全罪
  • B、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 C、寻衅滋事罪
  • D、传授犯罪方法罪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列哪些行为应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论处?( )

A.明知是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印刷下来,四处张贴
B.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编造的某医院丢失放射性物质的信息
C.吃饭聊天时,将自己编造的某商场将会爆炸的信息,告诉同桌的人
D.明知是编造的虚假险情信息,仍无聊地复制到手机中的数个微信群

答案:B,D
解析:
成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要求“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据此,A项中张贴虚假恐怖信息,C项中口头传播虚假爆炸信息,都不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D项中的行为成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不是对立的关系,如果行为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同样成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B项的行为属于“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成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BD为正确答案。

第7题:

在BBS、论坛、微博等公共交流平台上发帖,讲解特定犯罪方法,构成传授()。

  • A、煽动分裂国家罪
  • B、寻衅滋事罪
  • C、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 D、传授犯罪方法罪

正确答案:D

第8题:

构成投放虚假的危险物品、编造恐怖信息和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的犯罪,必须具备以下( )条件。

A.行为人必须出于主观故意

B.行为人必须具有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行为

C.构成本罪的行为主体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D.所传播的对象,既可能是特定的个人,也可能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

  • A、恐吓罪
  • B、诈骗罪
  • C、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 D、不是犯罪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编造、故意传播下列哪些虚假的信息可以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 A、爆炸威胁的恐怖信息
  • B、生化威胁的恐怖信息
  • C、放射威胁的恐怖信息
  • D、“非典”传播的恐怖信息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