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执法考试司法行政系统专业知识(监狱警察)

防暴枪在使用不同子弹、不同情况下,射击姿势有()A、跪姿射击B、立姿射击C、马步射击D、卧姿射击

题目

防暴枪在使用不同子弹、不同情况下,射击姿势有()

  • A、跪姿射击
  • B、立姿射击
  • C、马步射击
  • D、卧姿射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配用武器分为:手枪弹、步枪弹、大口径枪弹、其他枪弹()

  • A、供射击比赛
  • B、射击运动
  • C、防暴等武器发射使用
  • D、空包弹武器使用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炮兵依据射击的任务不同,可分为的类别中没有()

  • A、压制射击
  • B、歼灭射击
  • C、破坏射击
  • D、能观察目标射击

正确答案:D

第3题:

甲举枪射击乙,第一枪因枪法不准,未击中乙,在能够继续射击乙的情况下,自动停止射击乙。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是理论界存在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即“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问题”。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1)未遂论。该理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举枪射击”),预期的危害结果(“乙的死亡”)没有发生,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枪法不准”),因此,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2)中止论。该理论认为,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从时间上看,还处于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而不是犯罪行为已经停止的未遂或者既遂状态;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是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而不是被迫停止犯罪;从客观方面看,预期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放弃重复实施犯罪行为具有彻底性,因此,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3)折衷论。该理论主张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指南》中所持的观点是第二种“中止论”,认为对于这种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应当把犯罪行为理解为一个行为整体,一个由多个具体动作或数个单独行为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所以,甲主观上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客观上预期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甲放弃重复实施犯罪行为具有彻底性,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故应选择D。

第4题:

在实弹射击时,指挥员下达“子弹上膛、打开保险、自行射击”口令,队员标准动作正确的是()。

  • A、子弹上膛、打开保险、自行射击
  • B、射击完毕后将枪收于腰际
  • C、枪口朝上
  • D、依次报告“xx号射手射击完毕”而后迅速收枪、收腿并成持枪姿势站好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营业性射击场可以依法配置()

  • A、冲锋枪
  • B、射击运动用枪
  • C、麻醉注射枪
  • D、步枪

正确答案:B

第6题:

自动步枪(冲锋枪)操作的考核标准是()

  • A、熟悉自动步枪(冲锋枪)性能与构造
  • B、会擦试保养武器
  • C、验枪和装退子弹动作正确、熟练
  • D、掌握卧姿有依托精确射击的技能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对掩护物后强手边射击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掩护物形状采用相应的射击姿势
  • B、尽可能在掩护物的侧面而不是在顶部瞄准射击
  • C、射击时不要让枪接触掩护物的任何部位
  • D、身体尽量贴靠掩护物,保持身体稳定性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90名参加军训的学生进行射击训练,其中高中生每人射击20发手枪子弹,本科生每人射击10发步枪子弹和20发手枪子弹,研究生每人射击20发步枪子弹和30发手枪子弹。若所有学生共消耗步枪子弹800发,手枪子弹2100发,则参加射击训练的本科生比研究生:

A.多20人
B.少20人
C.多10人
D.少10人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由高中生射击20发手枪子弹,本科生射击10发步枪和20发手枪子弹,研究生每人射击20发步枪子弹和30发手枪子弹,分别设高中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为x、y和z,可得x+y+z=90;根据共消耗步枪子弹800发,可得10y+20z=800;根据共消耗手枪子弹2100发,可得20x+20y+30z=2100。
第三步,解得x=40,y=20,z=30,故本科生比研究生少10人。
因此,选择D选项。

第9题:

97式防暴枪射击时,手柄距面部安全距离是多少?


正确答案: 手柄距面部安全距离20CM以上,防止枪后座撞伤脸部

第10题:

轻武器射击姿势有()。

  • A、卧姿
  • B、立姿
  • C、跪姿
  • D、对空射击

正确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