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

民警甲、乙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有2名男子因琐事发生口角,进而互殴。甲、乙立即上前使用催泪瓦斯将二人制服。民警使用催泪瓦斯的行为是合法的。

题目

民警甲、乙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有2名男子因琐事发生口角,进而互殴。甲、乙立即上前使用催泪瓦斯将二人制服。民警使用催泪瓦斯的行为是合法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与同事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有人正在持砍刀互殴,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作为一名巡防队员,不应该鲁莽行事,应该智勇双全。所以我不会单独行动,我会立即向上级领导回报情况,通知队友前来支援,并且随时关注互殴人员的动态情况,等支援人员到场一并抓获。

第2题:

甲因琐事与乙发生口角进而厮打,推搡之间,不慎致乙死亡。检察院以甲涉嫌过失致人死亡提起公诉,乙母丙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法院可对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调解
B.如甲与丙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调解协议中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可分期履行
C.如甲提出申请,法院可组织甲与丙协商以达成和解
D.如甲与丙达成刑事和解,其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可分期履行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附带民事诉讼及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故A选项正确。《最高法解释》第1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达成协议并即时履行完毕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但应当制作笔录,经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据此,此处并未要求立即履行完毕,因此可以约定分期履行。故B选项正确。《最高法解释》第496条规定:“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主持双方当事人协商以达成和解。”故C选项正确。《最高检规则》第517条规定:“和解协议约定的赔偿损失内容,应当在双方签署协议后立即履行的,至迟在人民检察院作出从宽处理决定前履行。确实难以一次性履行的,在被害人同意并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也可以分期履行。”所以,分期履行是有条件的,即被害人同意并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才可以。故D选项错误。

第3题:

甲乙是邻居。一日,甲乙在乱石堆旁因琐事发生争吵。推搡中,甲朝乙的小腿踹了一脚,不料乙重心不稳头部着地死亡。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参考答案: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4题:

甲、乙二人因口角发生争斗,甲将乙打伤,此时甲未满18周岁,而乙则已成年。对此,下列关于责任承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乙发生口角系丙(成年)挑唆所致,则由丙承担将乙打伤的民事责任
B.如果甲、乙发生口角系乙的过错所致,则甲、乙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
C.如果甲、乙发生口角系乙的过错所致,则甲的监护人和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D.如果甲、乙发生口角系甲寻衅滋事所致,则甲的父母应当承担的责任原则属于无过错责任


答案:D
解析:
【精解】A项错在:对于教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属于共同侵权,但教唆人承担主要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次要责任,不能仅由教唆人一人承担责任。B项错在: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C项错在:本题中,甲的监护人不承担责任,因为乙的伤害系乙本人的过错所致。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中,监护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原则属于无过错责任,故D项正确。

第5题:

阳光派出所民警老崔带领三名警察在百姓商场开展日常巡逻。当巡逻到商场一楼出口处,对形迹可疑人员甲进行盘问检查。民警在甲的身上发现多部手机和大量现金。期间,疑似同伙人员乙见状,慌忙反向逃跑。根据现场情况,巡逻民警首先采取的恰当措施是:

A.控制甲,同时组织追捕乙
B.全力展开现场调查、访问
C.扣押、提取违法犯罪证据
D.封锁现场,划定警戒区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公安基本能力。本题强调巡逻民警首先应该做的,最紧急的应该是控制甲,同时组织追捕乙,展开调查访问,扣押、提取犯罪证据封锁现场划定区域都不属于最紧急的状况。只有将嫌疑人都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才有利于后续问题的处理。

第6题:

公民甲(19周岁)与公民乙(15周岁)因口角发生斗殴。公安民警对此依法进行了治安调解。 问题:如公安民警欲进行现场调解,则需满足什么条件?


正确答案:根据《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第14条第1款的规定情节轻微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不涉及医疗费用、物品损失或者双方当事人对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的赔付无争议符合治安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方可以进行现场调解。

第7题:

甲、乙因琐事发生争执并相互厮打,被执勤民警丙带到某派出所。甲因态度不好,被丙殴打致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甲依法可请求赔偿下列哪些费用?()

A:医疗费、护理费
B:康复费
C:残疾赔偿金
D:生活费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4条第1款第2项,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根据上述规定,A、B、C项应选。题干中交代甲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故无支付生活费之必要,因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才应支付生活费。排除D项。

第8题:

甲因琐事与素不相识的乙发生口角,在黑暗中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子捅乙一刀后扬长而去。乙被捅中要害伤重而死。甲对乙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为(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实践中一时冲动,不计后果的行为对结果持有的都是一种放任的态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第9题:

甲、乙因琐事互殴,甲处于劣势,便启动摩托车向乙撞去,致乙轻微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安机关应对甲的行为定性为刑事犯罪
B.公安机关不能处罚乙,因为乙是受害者
C.结案后,公安机关应当把摩托车退还给甲
D.公安机关对甲的互殴与撞人行为应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治安管理处罚法。A项错误,甲启动摩托车故意伤害乙,但是仅造成乙轻微伤的后果,不构成故意伤害罪。B项错误,甲乙互殴,二者在互殴行为中均是违法行为人,均要受到处罚。C项错误,对于违法行为中的主要作案工具应当依法收缴。D项正确,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一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可以制作一份决定书。因此本题选择D项。

第10题:

张某等4人因口角与周某等5人发生纠纷,进而互殴,几乎所有人头面部都受伤出血,民警接报警后到达现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警可以立即使用武器制止双方继续殴斗
  • B、民警可以鸣**示警
  • C、民警在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制止双方继续殴斗
  • D、民警既可以使用警械也可以鸣**示警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