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

董某将冰毒藏于茶叶中,通过海关检查时,被执法部门查获,若没有证据证明其被蒙骗,可以认定董某为运输毒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

题目

董某将冰毒藏于茶叶中,通过海关检查时,被执法部门查获,若没有证据证明其被蒙骗,可以认定董某为运输毒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种情形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A.张某非法持有海洛因8克

B.谭某帮朋友保管20克冰毒

C.姚某将倪某的100克美沙酮占为己有

D.李某购买100克氯胺酮藏于家中


答案:B

第2题:

茶叶是中国人喜爱的健康饮品。一般人将茶叶冲泡饮用几次之后,就将喝剩的茶叶倒掉。某专家对此指出,其实茶叶中能够溶解于水的物质是有限的,大量有营养的物质任然保留在茶叶中,白白倒掉实在可惜,人们应该将喝剩的茶叶吃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专家的观点?

A.茶叶中许多没有营养的物质也不能溶于水
B.茶叶中含有茶叶碱和微量元素,可以提神醒脑
C.茶叶中含有茶叶碱和微量元素,可以提神醒脑
D.很多人将喝剩的茶叶留下来做茶饼,茶叶蛋等。

答案:C
解析:
削弱论证。专家观点为人们应该将喝剩的茶叶吃掉,论据是大量有营养的物质任然保留在茶叶中。A选项与剩下的茶叶无关;B选项只说了茶叶;C选项可以反驳,说明人喝茶不是为了吸收营养,只是习惯,没必要为了营养吃掉茶叶;D选项中处理茶叶的方法并不是把茶叶吃掉,属于无关选项。

第3题:

张某把20克冰毒寄存在李某家里后离开了,但后来被公安机关查获。由于李某自己不吸毒,张某也承认毒品是他自己放的,没有告诉李某毒品,所以李某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陈某2008年1月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2012年3月因吸食冰毒被查获,本人承认吸毒且尿检呈甲基苯丙胺类阳性,民警应认定陈某()

  • A、吸毒成瘾严重
  • B、吸毒成瘾
  • C、不构成成瘾

正确答案:A

第5题:

通过下列渠道获得的审计证据中,说服力最强的是:

A.从供应商处取得的资料
B.通过实物检查获得的证据
C.询问管理部门的记录
D.观察被审计单位处理过程

答案:B
解析:
一般认为,内部审计师亲力亲为的检查获得的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最强。A的证明力仅次于B,D观察处理过程获得的审计证据收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制约,证明力不如A。

第6题:

董某没有去过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据此,有四个推论:(1)董某没有出过国;(2)董某不是英国人;(3)董某没有去过欧美国家;(4)董某对很多国家不了解。
以上推理中,错误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解析:
(1),董某还可能去过其他国家,错误;(2),不在英国出生且没去过英国也可能成为英国公民,错误;(3),董某可能去过其他欧美国家,错误;(4),“没去过”不代表“不了解”,且题干所列的国家不能代表“很多国家”,错误。所以错误的共有4个。

第7题:

共用题干

夏某与董某系邻居,一日夏某将独自在家的董某之女(4岁)拐骗到远郊游玩,并用报纸上剪下的字拼成恐吓信寄给董某,称其女被绑架,让董某将10万元钱放在某处的垃圾箱里赎人。此事被夏某的同事马某暗中看在眼里,于是马某不动声色地跟踪被害人董某,在看到董某将赎金放好后,即刻席卷而去。当夏某到放赎金的地方取钱时没有看到钱,以为董某报警,害怕事情败露,即将董某之女杀害。则对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夏某构成绑架罪
B:夏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
C:马某构成盗窃罪
D:马某利用夏某的行为实施犯罪,属间接正犯

答案:B,C
解析: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主体不同。A、B、C三项中,“三资”公司的财务主管、乡镇企业的会计卞某以及私营企业的经理均是挪用资金罪的主体。D项中,国有公司的会计挪用本单位资金按挪用公款处理。
A、B项,民政局副局长是国家工作人员。C项,扶贫款属特定款物,挪作其他公用构成本罪。D项,挪作私用构成挪用公款罪。
依据《刑法》第177条的规定,A选项中林某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B选项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法制作、出售、使用IC电话卡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注意使用或者购买并使用构成盗窃罪。C选项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蒋某的行为应数罪并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变造或者倒卖变造的邮票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27条第1款规定的倒卖有价票证罪定罪处罚,而不是诈骗罪,因此D选项错误。
依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刑法》第263条的抢劫罪定罪处罚。所以甲抢了乙的背包,又对乙进行殴打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刑法》第23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甲对乙及另外两名女青年进行猥亵的行为,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故本题C、D两项正确。
A项,应认为只构成抢劫罪一罪。B项,甲某勒索乙某确有理由,虽有使用暴力行为,但与典型的抢劫罪有区别。C项,转化型抢劫罪。D项,构成抢劫枪支罪。
夏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因为,绑架罪须客观上具有绑架行为和勒索行为,而本案中夏某无绑架行为,属于虚构使董某产生恐惧的事实而取得财物,属敲诈勒索罪,此外还构成故意杀人罪,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马某构成盗窃罪,不构成侵占罪,他并不是保管他人的财物,C选项正确。马某虽利用夏某的行为,但与夏某无意思联络,不成立间接正犯,D选项错误。
选项A涉及诈骗罪中被骗者的处分能力问题,诈骗罪中,欺诈行为的对象不能是无辨别能力的幼儿、高度精神病人,由于诈骗罪必须欺骗具有处分财产权利和能力的人,使其“自愿交付”财物,因此被骗对象是具有辨别能力,能够处分财物的人。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盗窃罪的根本特征是“秘密窃取”财物,诈骗罪的根本特征是被害人由于行为人的欺骗而“自愿处分”财物。在盗窃中,行为人也会使用一些欺骗手段,但其目的不是让行为人自愿交出财物,而是分散行为人的注意力,以便窃取或者财物“调包”手段,使其秘密窃取的行为不被当场发现。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选项B中,甲是趁乙不注意,将一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抓住甲的手时,甲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因此只能认定为盗窃罪。
本题考查的是一个多次重复的考点:什么样的财产是侵占罪中的“遗忘(失)物”。只有行为人确实以为该物系他人遗忘(失)物,而且按照社会一般观念,也认为该物已经脱离所有人占有的才是“遗忘(失)物”。所以,在路边未上锁的他人的汽车、自行车、他人遗忘在办公室中的存折,都不属于“遗忘(失)物”,取得这些财物都构成盗窃罪。本案中,乙的房屋虽然垮塌了,但乙并未失去对自己垮塌房屋中财物的占有,甲也明知这些财物是乙所有,因此甲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甲的行为显然不构成抢夺罪,因为他不是公然抢夺财物。甲的行为也不是不当得利,而是犯罪。

第8题:

客户钱某2013年1月报案,称自己于2011年3月通过业务员董某为自己投保了重大疾病险,现自身患要求理赔。经部调查钱某2011年初即确诊患有胃癌,投保时确诊患有胃癌,投保时董某帮助客户隐瞒病情和联系方式,并在新单回访时冒充客户进行接访。董某对以上情况完全承认,公司对该保单作出拒赔决定。若认定营销员董某构成违规,该如何处理?


答案:违规认定:
该案董某故意帮助客户隐瞒病情和联系方式,并在新单回访时冒充客户进行接访。符合第十七条第七款的规定及第七条规定,应认定其违行为成立。
违规处理:
董某同时违反第十七条第七款:“诱导客户提供不真实的信息”,和第七条“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且造成重大理赔纠纷,依据第二十一条第二款,择一重处,记12分,解除保险代理合同。

第9题:

朱某为炫耀,将50克冰毒放在身上,后被民警查获,朱某构成()

  • A、吸毒
  • B、非法持有毒品罪
  • C、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黄女士出差前将车辆停放在温州某商厦前,在十余天的时间里,因违停被城管部门连续抄牌7次。城管部门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重复执法
  • B、多头执法
  • C、多层执法
  • D、依法执法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