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相关知识考试

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下》)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王制》篇)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摘自《饮冰室合集》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题目

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下》)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王制》篇)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摘自《饮冰室合集》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胡适论学近著》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们的思想动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D.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B

第2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 以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B. 人的意识在历史活动中有能动作用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 知识分子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
唯物史观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唯心史观坚信英雄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根本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故本题选择C选项。

第3题:

在历史上最早宣称心理学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的哲学家是( )。

A:莱布尼茨

B:赫尔巴特

C:康德

D:爱尔维修


参考答案:C

第4题: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起一定的进步作用,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是一致的,这是因为()

A.杰出人物是阶级的代表、群众的代表,是阶级和群众中的一员
B.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为基础的
C.杰出人物的活动受到当时的群众活动和阶级斗争的制约
D.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E.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由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决定的

答案:A,B,C,D,E
解析:

第5题:

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发展分析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局限。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了论争,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即: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三纲是维持封建王权和家族伦理的基本准则。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西政指与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即近代西方科技。
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在《会通》篇中论证了二者的结合和共存:“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它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其本质还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其次,中体西用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严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合之则两立,分之则两亡。”“中体西用”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实质。

第6题:

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的划分在历史上是哲学家()提出来的。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

第7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包括( )。

A.没有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
B.没有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C.忽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D.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答案:B,D
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A、C项的说法颠倒。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

第8题: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___、___、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


正确答案: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第9题: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和( )。


答案: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解析:

第10题: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 ).


答案: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