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相关知识考试

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以及海量信息的便捷搜索,使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的特征。即时的在线阅读取代了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是典型的浅阅读。其实,不仅在网络阅读中有较为突出的浅阅读,纸面阅读中的浅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A、浅阅读形成的客观原因 B、浅阅读有哪些基本特点 C、浅阅读存在于哪些领域 D、浅阅读显现的消极影响

题目

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以及海量信息的便捷搜索,使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的特征。即时的在线阅读取代了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是典型的浅阅读。其实,不仅在网络阅读中有较为突出的浅阅读,纸面阅读中的浅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

  • A、浅阅读形成的客观原因 
  • B、浅阅读有哪些基本特点 
  • C、浅阅读存在于哪些领域 
  • D、浅阅读显现的消极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j教师资格考试判断题;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行为、阅读对象、阅读方式。

2.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行为、阅读对象、阅读方式。


判断题:错

第2题:

网络在提供便捷信息的同时,也让人们在一步步退化和“堕落”。人们日渐丧失了阅读长文章的能力,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纸上。当然,用惯了Google(谷歌)的人肯定会辩护说,阅读会提高人们的阅读效率,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伦敦大学花了5年时间研究线上大英图书馆的读者,发现读者总是忙于一篇又一篇地浏览,却极少细看访问过的文章。他们打开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通常读上一两页,便“蹦”到别处去了。报告说:“很明显,网络阅读让人们读得更多,却读得更浅。人们上网正是为了回避传统意义上的阅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网络使我们步入了信息社会,但也会造成信息泛滥 B.传统阅读比网络阅读更有韵味和深度,我们不应回避 C.网络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会影响网络阅读效率 D.网络阅读使人读得更浅,并不能真正提高阅读效率


正确答案:D
这段文字论述的重点是网络阅读的弊端,A项强调的是“信息”,B项强调的是“传统阅读”,均不是文段重点,故排除A、B。C项只提到了网络阅读的效率,没有提到网络阅读的深度,不如D项完整准确。故本题答案选D。

第3题:

阅读能力的结构包括()。

A、创意性阅读与阅读创造力

B、理解性阅读与阅读理解力

C、欣赏性阅读与阅读审美力

D、信息阅读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2015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64.0%,伴随着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兴起,与之相关“浅阅读”、“阅读内容芜杂化”等问题便陷入了不停地讨论之中,但也有人说,数字化阅读方式带来的即时性、便捷性,传统阅读方式难以比拟。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从PC端到手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屏幕化,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上升也就成了必然结果。未来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仍然会持续增长,我们要适应这种趋势,把优质阅读内容变得适合于数字化传播,只要方法得当,数字化阅读的内容可以‘深起来’”。
  
  首先,数字化的阅读方式有很多优点。一方面,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数字化阅读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深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交互性强。
  
  第二,数字化阅读也并非没有缺点。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的同时,数字化阅读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还容易使人形成一种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第三,在内容方面,早前,由于条件所限,只有相对优质的内容有机会出版传播,即传统图书出版,那也是人们的主要阅读对象。在数字传播高度便捷化的背景下,信息内容的生产、传播能力都被极大释放了,门槛降低了,内容自然会有好有坏。数字化阅读方式中,肯定有碎片化内容,但也有使用电子阅读器等读书的情形存在,‘浅’与‘深’的阅读是同时存在的。
  
  目前,数字阅读还处在发展之中,数字化只是阅读媒介,喜欢哪种阅读方式,还要看实际需要以及个人爱好,不能一味用好坏来评判,而是需要有效地完善和引导,朝着更好的方向深化。
  
  首先,需要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内容做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低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泛滥成灾。其次,不可无视数字阅读的缺点或者盲目乐观,以至于在政策和舆论上认为传统的阅读、深度的阅读、纸质的阅读都已经是过时的、陈旧的方式,而简单地倡导碎片化的阅读。最后,尤其在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依然需要有效地引导人们以深阅读为主要方向,而不是以浅阅读来替代深阅读。对未成年人来讲,培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仍然是当前数字化阅读背景下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和方面。

第5题:

?技术的革新可以带来阅读方式的变革。印刷术的发明使阅读变得更为普及和便捷,电子技术的发展则缔造了书刊的新形态,催生了“随时随地随心”的自由阅读方式。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们可以用于专心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利用碎片时间的微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技术发展推进阅读方式的演变
B.阅读时间的减少推动了微阅读的流行
C.出版社应根据阅读方式的变化做调整
D.微阅读迎合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观点,“技术的革新可以带来阅读方式的变革”,后文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第二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是重点,强调技术革新可以带来阅读方式的变革。A选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A选项。B项和D项:“微阅读”属于分说的内容,非重点。C项:“出版社”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第6题:

阅读能力的结构包括()

A.积累性阅读与阅读感知力。

B.理解性阅读与阅读理解力。

C.欣赏性阅读与阅读审美力。

D.研究性阅读与阅读评价力。

E.创意性阅读与阅读创造力。

F.“信息阅读”。


参考答案:ABCDEF

第7题: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1%,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37.6%,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5.3%,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为59.7%,比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手机阅读接触率为71.0%,比上年增加4.9个百分点;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为14.3%,比上年增加6.5个百分点;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为12.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
传统纸质媒介中,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阅读纸质图书时长为20.38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报纸时长为12.00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6.88分钟。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四个方式的接触率按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
B.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
C.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
D.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排序比较。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二段。“2017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为59.7%,比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手机阅读接触率为71.0%,比上年增加4.9个百分点;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为14.3%,比上年增加6.5个百分点;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为12.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
第三步,2016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为59.7%-4.4%=55.3%;手机阅读接触率为71.0%-4.9%=66.1%;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为14.3%-6.5%=7.8%;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为12.8%-2.2%=10.6%,则正确排序为:手机阅读接触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

第8题:

请问教师资格考试试卷三试题6.电子阅读是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下面的()不属于电子阅读能力

6.电子阅读是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下面的()不属于电子阅读能力

A.多媒体阅读能力

B.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

C.线性文本阅读能力

D.基于网络和资源库的检索式阅读能力


C.线性文本阅读能力

第9题:

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以及海量信息的便捷搜索,使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的特征。即时的在线浏览取代了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是典型的浅阅读。其实不仅在网络阅读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浅阅读现象,纸面阅读中的浅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作者意在说明:

A.浅阅读形成的客观原因
B.浅阅读有哪些基本特点
C.浅阅读存在于哪些领域
D.浅阅读显现的消极影响

答案:B
解析:
文段主要介绍了浅阅读出现的原因、特点、涉及的领域等内容。D项的“消极影响”文段未涉及,可首先排除。A、C项均属于文段的部分内容,过于片面,排除。B项“基本特点”可以涵盖文段阐述的几个方面。本题答案为B。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说明劳动力成本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配套性和规模经济所起的作用相对变小。虽然中西部地区暂时还没有这种产业配套的聚集效应,但国内的中部省份和沿海地区,往往只有一河一山之隔,所以配套中心在国内范围的 转移,比起向其他国家转移的可能性高得多,效率也高得多。

第10题:

实验、调查以及消费者报告的证据均表明,屏幕和电子阅读器无法媲美纸张阅读的那种“直观、愉悦”的感观体验,尤其是长文的阅读。这种阅读上的困难也会或多或少( )对阅读的理解。与纸张相比,屏幕阅读还可能会( )我们更多的精力,而且让记忆变得更加困难。

A.束缚浪费
B.干扰侵占
C.影响削弱
D.妨碍消耗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目。
第一空,A项“束缚”理解,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削弱”精力和“侵占”精力,搭配不当,均排除。代入剩下的D项,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