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明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1题:
A、省
B、市
C、县
D、乡镇
第2题: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改革重点任务有哪些?()
第3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是什么?
第4题:
十九大报告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三大方面的教育指的是什么?
第5题:
结合我国目前所处时期,深化改革的措施包括()。
第6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是什么?
第7题:
《实施纲要》指出,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必须推行“六项改革”,“六项改革”是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第8题:
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金融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长期市场信用基础。长期市场信用基础的缺失是发展中国家的“原罪”。发展中国家长期信用基础的缺失意味着缺乏良好的长期投资环境,这是国际资本投机性日益增强的重要原因。国际资本流入证券、房地产等资产市场越多,流入实体经济的就越少,在资本市场存在融资管制的情况下,国际资本的全球组合投资无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是导致财富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成为国家间不平等加深的重要原因。同样,长期市场信用基础的缺失,也导致国内资本投机性增强,泡沫生成、金融风险积累和财富从中低收入阶层向高收入或少数利益集团转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则得不到金融业应有的支持。为什么具有抵押物的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出现过度融资和过度膨胀?为什么食品业出现全行业的信任危机?为什么银行更愿意给学校贷款建设新校区,而不愿意发放教育贷款用于人力资本积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的缺失都是阻碍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提高地方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执法的有效性。二是加快取消上市融资的审批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融资的市场化。以股票发行制度为例,美国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备案制度。在股指上升、股市繁荣时期,更多企业可以更低成本从股市筹集到生产资本。而中国的股票发行则实行审批制度,股指上升、股市繁荣时期,很多优秀中小企业没有办法快速上市筹资。股市成为财富转移的重要渠道。现有上市公司(其中更多是国有大企业)过度增资扩股,导致产业结构更大扭曲和国进民退,这减缓甚至逆转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三是应澄清金融GDP的认识误区,促进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效率的提高。政府和金融业高管常常把金融GDP看作是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以银行为例,金融GDP可以用银行存贷款利差乘以贷款规模来粗略计算。首先,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际上与利差负相关,利差是银行业在正常发挥资金融通和配置过程中自身消耗的社会资源,利差越大、消耗的社会资源越大,从而银行业运行效率越低。其次,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银行信贷中的不良资产负相关。在银行业存在行政垄断性和政策补贴性高利差的背景下,银行具有信贷扩张的内在冲动。在银行利润急剧增加、金融GDP快速增加的同时,银行信贷可能正在制造着金融泡沫或导致产能过剩的投资泡沫。政府和金融业高管重视金融GDP的原因则在于金融GDP分解为金融机构的薪水(包括管理费用)、利润和上缴税收三大部分。因此金融GDP只与金融业和政府的利益正相关,而与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需要加快推进的核心改革是:通过放开存款利率完成市场化导向的利率改革;放松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开设社区银行、农村银行,允许外资银行设立更多独立法人的经营机构;尽快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制度,以便引入大额存款人对银行业风险的市场监督机制,加强银行的风险自控意愿和能力,提高信贷配置效率。四是应加快引入金融风险预警指标,防范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度扩张。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可以看到,货币信贷的过度扩张、金融监管缺失导致金融机构经营杠杆率过高以及以公允价值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等因素,在金融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将货币信贷的增长速度保持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水平。同时,严格控制金融机构的财务杠杆,并探讨会计制度的改革问题,消除放大经济周期的制度条件。
第9题:
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第10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房子的定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