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何谓果树僵苗?应采取什么措施防止?

题目

何谓果树僵苗?应采取什么措施防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防止和减少折叠的产生应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1)按标准要求安装导卫装置;
(2)保证轧槽的冷却效果;
(3)及时更换调整导卫,以保证稳定轧制过程;
(4)控制好轧制节奏,保持料型稳定,减少轧槽磨损;
(5)操作工要勤检查导卫,勤观察料型,勤看管冷却水管;
(6)确保轧辊的轴向固定,不能有轧辊窜动现象出现。

第2题:

轴电流有什么危害,应采取哪些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轴电流出现会导致轴瓦和轴密封严重的电腐蚀损伤。防止有害的轴电流措施:
(1)发电机励端轴承座和轴承定位销、轴承顶块、内外档油盖等部件与端盖绝缘,且励端轴承座采用双重式绝缘垫,使得在运行时可监测轴承及油密封等的对地绝缘电阻值。
(2)发电机汽轮机端用电刷良好接地。
(3)采用静止励磁系统的发电机,在励端通过接地电刷对地接入RC电路,消除静止励磁所引起的脉冲轴电压。
(4)所有磁化部件应当退磁,以避免磁通引起单极轴电压。
(5)轴电压大于20V时,应查明原因。

第3题:

何谓碱的内循环?何谓碱的外循环?有什么措施可以防止这两种碱循环?


正确答案:碱的内循环:由生料及燃料带入的碱、氯、硫化合物在回转窑内的高温区域逐步挥发成气态,挥发出来的碱、硫、氯以气相的形式与窑废气一起被带入预热/预分解系统内,随着温度的降低,挥发物会冷凝在生料表面。冷凝的碱、硫、氯随生料又重新回到回转窑内,这样循环往复,逐渐积累起来,于是随废气排出以及随生料带入的碱、硫、氯逐渐增多,当该系统中的碱、硫、氯挥发达到一定浓度时,该系统排出的碱、硫、氯量与生料、燃料带入该系统的碱、硫、氯相平衡时。该系统内的挥发物含量才能够大体上不变,但是其浓度却远远高于进入系统生料或出系统孰料中碱、硫、氯的含量,这就是所谓的碱的内循环现象。
碱的外循环:如果窑灰重新随生料进入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内,就会将其中的碱成分重新带入到煅烧系统,这样的碱循环被称为:碱的外循环。
防止措施:
①优化原料、燃料,对其中碱、硫、氯等有害成分进行限制;
②在系统流上采用旁路防风技术流程;
③在窑尾上升烟道内,安装多个耐热钢制成的无端口链条来吸附窑气中碱蒸汽等有害成分。

第4题:

玉米为什么会出现红苗和白苗?有什么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玉米苗变红,主要是因为植株体内缺少磷素,影响了营养物质的转化,使叶片积累了多量的糖分,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增多。缺少磷素的原因主要是土壤中有碱或幼苗遇到低温、水涝,根系吸收能力弱。因为当土壤受涝,土壤中的空气被水排出,仅有少量空气溶解在水中,由于缺少植株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因而根系生长非常缓慢,直接影响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能力,也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同时,受涝土壤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促使根毛木栓化,从而降低养分的渗透性。缺氧还会降低根压,影响养分向地上部运输。因此,受涝植株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都显著降低,而表现出黄叶、红鞘等缺素特征。涝害对玉米的不利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壤缺氧,因此可采取挖沟排水,或在低洼易涝地带起高垄栽植。同时受涝后及时增施氮磷肥料,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减轻涝害。
若是由于盐碱地,或早春低温潮湿影响玉米根系对磷素的吸收,也容易出现红苗,因此在盐碱地上种植玉米,增施磷肥对根系发育和植株的生长极为重要。所以发现玉米苗变红,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潮湿。
玉米白苗,是因为植株体内没有叶绿素,叫缺绿病,是一种遗传病。白苗由于不能制造养料,待种子内养分消耗完毕后就死亡。所以在间定苗时应将白苗去除。

第5题:

机插秧载后3~4天采取薄水层管理,主要防根系、秧心缺氧,形成()。

  • A、水僵苗
  • B、死苗
  • C、黄秧苗
  • D、枯苗

正确答案:A

第6题:

通道形成的同时,应采取什么措施,防止路基的沉降?


正确答案: 通道形成的同时,应及时对施工的区域进行灌浆等措施,防止路基的沉降。

第7题:

为什么要培养香蕉、木瓜等果树的脱毒苗?


正确答案: 香蕉、木瓜、柑橘极易受病毒感染,(感病毒后影响产品产量质量且难以进行药物防治。)培养脱毒苗是香蕉、木瓜等作物健康种苗繁殖技术的关键。

第8题:

为防止雷电侵入波应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雷电波的主要措施。

第9题:

怎样确定玉米移栽适宜的播种期?怎样防止移栽玉米僵苗不发?


正确答案: 我们南方采用玉米育苗移栽,目的是为了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季节紧张、早熟与高产的矛盾。因此,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温度条件当5厘米深处的表土温度稳定在10℃时,玉米才能发芽正常。因此,若播种过早,温度过低,会造成出苗缓慢,出苗不齐,如播种过迟,则失去育苗移栽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当地的温度条件确定早播时间。如用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则播种期可适当提早。
(2)上、下造作物安排情况要考虑上造作物的收获时期和可能安排移栽的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影响下造作物适宜的栽植时期。
(3)品种条件一般晚熟品种苗龄弹性大,可适当早播,早熟品种不宜早播。
玉米移栽后,常会出现僵苗不发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防止:
(1)移栽前炼好苗在移栽前3-4天,要把膜逐渐揭开进行炼苗,增强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移栽前浇一次透水,便于起苗和提高成苗率。
(3)适龄移栽一般早熟品种3-4叶,中晚熟品种4-5叶时移栽,成活率高。
(4)提高移栽质量要做到边起苗边移栽,不要移栽隔夜苗。
(5)加强移栽后管理移栽后要立即浇水,并每隔1-2天后再浇一次水,保证发根回青有充足的水分。

第10题:

僵苗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1)种子成熟不够。没有完全成熟的种子,出苗已耗尽大部分体内养分,在异养期间由于营养不足,在苗期便会形成僵苗。(2)土壤盐碱影响。棉苗对土壤中盐碱最为敏感,碱对棉苗的危害重于盐对棉苗的危害。盐类中以硫酸盐对棉苗危害较强,碳酸盐和氯化物危害较重。当土壤中总盐量在0.2%以下时,棉苗生长正常,大于0.3%时,棉苗容易形成弱苗或僵苗。其次土壤板结,也会形成僵苗。(3)土壤残膜影响。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残膜存留量也在增加,这些残膜碎片在土壤中严重影响棉苗根系的吸水吸肥,棉苗因营养不良而形成僵苗。(4)土壤干旱缺墒。在春季高温干旱,对于缺墒的棉田,棉花虽然能勉强出苗,但出苗后由于水分供应不足,大部分成为僵苗。(5)土壤缺少微量元素。长期连作棉田,有机肥供应不足,使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缺乏,致使形成僵苗。(6)封土不及时。先播种后铺膜棉田,棉苗放出后,没有及时对放苗孔封土,容易形成僵苗。原因是膜内高温从膜孔排出时,对棉花幼苗的灼伤力很强,使幼苗长期处于高温下,易形成僵苗。(7)低温危害。棉花出苗遇到低温,极易形成僵苗,其基本律规是,在相同低温条件下,下潮地僵苗多,沙土地僵苗少;低洼处重于高包处。(8)立枯病危害。新疆棉区苗期立枯病发生较为普遍,年平均发病率在40%左右,个别严重的年份及地块高达70%以上。发病后侧根迟迟不能形成,轻者便形成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