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一)追求卓越与追求和谐的统一
西方的管理追求卓越,东方的管理追求和谐。但是,只有和谐和卓越联系起来才能达到新的管理思想高度。片面地追求卓越会导致科学主义的泛滥,社会的发展简单地演化为仅仅为了满足科学发展的需求,人类自身的价值消失了,追求卓越的基础也遭到了破坏。正如A.J.汤因比所说:“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的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的政治意识形态营垒,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二战以后,西方管理思想就试图从东方文化中寻求“和谐”的基因,以使科学发展能够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给人类带来灾难。
同样,追求和谐也不能脱离卓越,否则就会出现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否定一切偏离和谐的发明、创新的现象,导致社会的落后。只有和谐与卓越的结合,才是最佳格局,才能够达到人和自然的统一。
(二)宏观调控与微观活力的统一
宏观调控和微观活力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讲,政府宏观调控被凯恩斯称为“看得见的手”,市场微观调控被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从经济运行的现实来看,只有有效实现了生产与需求的平衡,社会经济的运行才会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也就是说,只有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微观活力的有机结合,才构成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的基本条件。
(三)独立人格与社会人格的统一
西方强调独立人格,东方强调社会人格。独立人格形成了西方企业家阶层的人格基础,他们追求自身价值和利益,依靠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但是,这也正是西方企业内聚力不强的原因之一,也就是人们说的西方企业只能达到“内序”而不能达到“内协”。相反,东方企业强调个人对集体所承担的义务和能力,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价值,但是,东方社会缺乏独立人格,不相信自己的价值,所以东方企业容易达到“内协”而不能达到“内序”。
所以,管理应当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强调群体又强调个体,个体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同时又要重视个人能力,使人尽其才,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四)制度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统一
西方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制度化、规范化、逻辑化与程序化,以效益为中心,建立科学的管理秩序。西方管理心理学基础是“性恶论”,具有“防范性”的特点,但容易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东方管理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为一种柔性管理,即依靠价值准则、企业精神的管理,变制度管理为价值管理,变外在管理为内在管理,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但管理的制度性,规范性不足。未来的管理必定是制度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统一,是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的统一。
(五)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西方企业以追求最大利益为根本目标,他们的追逐利益的行为往往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相反,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华人企业注重道德对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认为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但是,企业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还有社会目标,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近年来,西方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也正在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充分考虑他人、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情况下,其自身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才能达到长期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