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GDP与科学发展观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题目

GDP与科学发展观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功利主义通过计算利益的大小来确定行为的道德价值,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导向下,政府在设计行政职责与目标时,往往关注的是政府管理的()。

  • A、长远利益
  • B、当前绩效
  • C、最终价值
  • D、行为动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现在,对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考核时,开始使用绿色GDP体系,即不仅要考核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要考核当地环境保护情况。这一考核标准有利于( )。

A.地方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

B.国家宏观调控落在实处

C.统筹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答案:ABD
C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是意义。ABD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第2题:

GDP与科学发展观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将GDP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案例中有关地方政府则试图“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这种对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认识就是一种()。

  • A、科学发展观
  • B、功利主义观念
  • C、效果主义观念
  • D、片面发展观

正确答案:A

第3题:

如果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量和评价,更多地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出发,从宽阔马路、市政广场的面子工程出发,从上级领导的好恶出发,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会是一句空话。这表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A.必须控制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B.要需减少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C.要求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需要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作保证


正确答案:D

第4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 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 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 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功利主义通过计算利益的大小来确定行为的道德价值,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导向下,政府在设计行政职责与目标时,往往关注的是政府管理的()。

  • A、长远利益
  • B、当前绩效
  • C、最终价值
  • D、行为动机

正确答案:B

第5题:

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是()。

  • A、二者紧密相连:如果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而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就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发展观
  • B、科学发展观本身不包含政绩观,所以要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C、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包含政绩观,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无须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答案:A

第6题: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由于过分强调发展经济,形成了“唯GDP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因而,为避免唯GDP的政绩观造成恶果,有必要彻底取消地方政府的GDP考核。
以下选项最能够指出上述论证缺陷的是:

A.忽视了取消GDP考核的危害
B.忽视了唯GDP政绩观的积极作用
C.暗含了所有地方政府都形成了唯GDP的政绩观
D.默认了GDP考核是导致唯GDP政绩观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总结了上述论证缺陷”,确定谬误评价。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为避免唯GDP的政绩观造成恶果,有必要彻底取消地方政府的GDP考核。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论点是要通过“GDP考核”来避免“唯GDP的政绩观造成恶果”,并未涉及“忽视GDP考核的危害”问题,不能指出题干论证缺陷;
B项:题干论点是要通过“GDP考核”来避免“唯GDP的政绩观造成恶果”,并未涉及“忽视GDP政绩观的积极作用”,不能指出题干论证缺陷;
C项:题干论点是要通过“GDP考核”来避免“唯GDP的政绩观造成恶果”,并未涉及所有地方政府是否都形成了唯GDP的政绩观问题,不能指出题干论证缺陷;
D项:论据说的是唯GDP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论点说的是要取消GDP考核,忽视了导致唯GDP政绩观的其他原因,所以该项指出了题干论证缺陷。
因此,选择D选项。

第7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 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 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 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将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标准、衡量工作绩效的唯一尺度,这是一种单纯的()。

  • A、效率导向
  • B、价值导向
  • C、公平导向
  • D、权利导向

正确答案:A

第8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

1.将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标准、衡量工作绩效的唯一尺度,这是一种单纯的()。

A.效率导向

B.价值导向

C.公平导向

D.权利导向

2.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要评判政府和个体行政人员行为的道德价值,需要通过比较决策结果的()。

A.行为动机

B.执行速度

C.相对利益量

D.绝对收益

3.功利主义通过计算利益的大小来确定行为的道德价值,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导向下,政府在设计行政职责与目标时,往往关注的是政府管理的()。

A.长远利益

B.最终价值

C.行为动机

D.当前绩效

4.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将gdp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案例中有关地方政府则试图“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这种对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认识就是一种()。

A.功利主义观念

B.效果主义观念

C.科学发展观

D.片面发展观

5.以本案例为代表,对gdp指标地位的反思与争论意味着在日后的公共行政活动中()。

A.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B.将发展等同于增长

C.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

D.效率高于一切


参考答案:ADDCC

第9题:

怎样理解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的关系?


正确答案: 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之间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第10题:

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 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 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 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以本案例为代表,对GDP指标地位的反思与争论意味着在日后的公共行政活动中()。

  • A、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
  • B、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 C、将发展等同于增长
  • D、效率高于一切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