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试述骨的表面形态及特点如何?

题目

试述骨的表面形态及特点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胞宫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胞宫的位置,明《类经附翼》说:胞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具体来讲,它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子宫的形态,形如合钵,状若倒置梨形,上有二歧。即中医学的子宫形态除包括子宫的实体之外,还包括两侧附件(输卵管、卵巢),说明中医学子宫的解剖范围与西医学子宫的解剖范围不尽相同。

第2题:

试述髁突表面区由表及里的分层及组织学特点。


正确答案: (1)纤维性关节表面带;(2)多细胞带;(3)纤维软骨带;(4)钙化软骨带

第3题:

试述上、下肢骨和躯干骨的组成及特点?


正确答案: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有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有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掌骨(5块)、指骨(14块)。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下肢带骨有髋骨;自由下肢骨有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距骨、跟骨、骰骨、三块楔骨、足舟骨)、跖骨(5块)、趾骨(14块)。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3部分。成人的椎骨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由5块骶椎愈合而成),1块尾骨(由4~5块尾椎愈合而成)。肋共有12对,胸骨1块。

第4题:

试述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①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的骨折位于上颌骨的上薄弱线,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将形成完全的颅面分离,使面中部凹陷、变长,严重影响面形;多伴有颅脑损伤和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等;眶部及眶周变化明显,常出现眼睑结膜下出血,眼球下移,眼镜状眶周瘀斑等。
②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的治疗首先应遵循一般的颌骨骨折治疗原则,但应特点注意颅脑损伤的观察和处理,如果发生脑脊液漏,不应堵塞,应任其畅流,同时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手术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上颌前庭切口、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应用或单纯头皮冠状切口,必要时可辅加眉弓外侧切口。

第5题:

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分类:1)离子型:①阳离子型、②阴离子型、③两性型。2)非离子型
结构特点:两亲分子,具有疏水烃链、亲水头基。

第6题:

试述上颌骨LeFortⅡ型骨折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特点。


正确答案: ①上颌骨LeFortⅡ型骨折的骨折线位于上颌骨的中薄弱线,其临床表现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有鼻及眶下缘的变形,常伴有鼻腔侧壁和上颌窦的损伤,扪诊多可扪及眶下缘台阶感和压痛,常伴有颧骨颧弓骨折;损伤有时可以波及筛窦,出现脑脊液鼻漏。
②上颌骨LeFortⅡ型骨折的治疗应首先遵循一般的颌骨治疗原则,手术多采用上颌前庭切口,有时需联合采用上颌前庭切口和头皮冠状切口,如眶底骨折严重,有时还须辅加眶下或下睑下切口。

第7题:

试述骨组织的结构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骨组织由骨细胞、细胞间质组成。细胞间质包括有机物与无机物两种成分。前者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少量的粘蛋白,后者主要为骨盐,骨盐与粘蛋白组成基质。胶原纤维被粘蛋白粘合,并有大量骨盐沉积,共同构成骨板。由骨板成层排列而成骨组织,在骨板之间或骨板内有小腔称骨陷窝。陷窝向周围发出许多骨小管与附近骨陷窝发出的骨小管通连。骨细胞的胞体位于骨陷窝内,突起伸入骨小管。骨组织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骨松质由相互重迭的骨板形成的骨小梁交叉成网,网眼内充满红骨髓;骨密质由骨板紧密排列而成,平行排列于骨表面的称外环骨板;围绕在骨髓腔周围的称内环骨板;围绕哈佛氏管作同心圆排列的称哈佛氏骨板;填充在哈佛氏骨板之间的称间骨板。

第8题:

试述人蛔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点,并说明它的哪些特点代表了线虫动物门的特点


参考答案: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人蛔虫与猪蛔虫二者形态结构非常相似,染色体均为2n=24。
(一)外形:人蛔虫体呈圆柱形,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雌虫长200mm~250mm,直径5rrm左右;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虫体前端顶部为口,有3片唇,背唇一片,具二双乳突,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口稍后处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肛门位体后端腹侧的中线上。雌性生殖孔在体前部约1/3处腹侧的中线上,很小;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能自由伸缩。
(二)构造:
1.体壁及原体腔人蛔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肌层构成皮肌囊。角质膜发达,由皮层和原纤维层(属于皮层)、基质(中层)、纤维层(基层)及基膜构成,有保护作用。上皮层为合胞体构造,两侧线发达,其内各有一条纵排泄管;背线及腹线明显,内有背神经和腹神经。纵肌不发达,为背线、腹线及侧线分成4条纵带,故皮肌囊不完整。肌细胞基部具肌原纤维,端部为原生质部分,细胞核即位此部。体壁内为广阔的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虫体饱满鼓胀,纵肌伸缩时只能作弯曲的蠕动,消化管及生殖器官浸在体腔液内。
2.消化系统: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的管状咽,内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辐射状肌肉发达,有吸吮功能。咽后为肠,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直肠短,以肛门开口于体外。雄虫的直肠实为泄殖腔,以泄殖孔开口。蛔虫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3.呼吸与排泄:蛔虫生活在含氧量极低的肠腔内,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蛔虫的排泄器官属管型,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伸向体后的2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
4.神经系统:简单,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向后的神经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嵌在背线和腹线内。背侧神经和腹侧神经各—对,嵌在上皮内,各神经间有横神经连接。围咽神经环附近尚有一些神经节与之相连。各神经在尾端附近汇聚起来。蛔虫唇片上的唇乳突和雄虫泄殖孔前后的乳突都有感觉功能。
5.生殖与发育: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雌虫有一对细管状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细,极长,前后盘曲于原体腔内,子宫较粗大,二子宫汇合成一短的阴道,以雌性生殖孔开口于体表。卵巢中央有一合胞体的中轴,卵原细胞呈辐射状排列。雄性为单个,也为细管状,由盘曲的精巢和输精管及较粗大的储精囊和射精管组成,射精管入直肠,以泄殖孔开口于体表。在泄殖腔背侧,形成一对交合刺囊,囊内各有一条交合刺。交配时,二交合刺伸出,可撑开雌性生殖孔,将精子经阴道排入子宫中,精子与卵在子宫远端部受精。受精卵充满子宫,有人估计约有2000万粒。一条雌蛔虫每日产卵约20万粒,生殖力惊人。受精卵呈椭圆形,大小为45μm一75μm×35μm~50μm,外被一较厚的卵壳,壳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可保持水分,防止卵干燥。未受精卵为长椭圆形,大小为89μm~93μm×38μm一45μm,卵壳较薄,蛋白质膜的凹凸较浅。蛔虫为直接发育。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20℃~24℃)下开始发育,卵裂屑不典型的螺旋式,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1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此种卵对温度及化学药物等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外出,长仅200μm一300μm,直径10μm一15μm。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人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2次,此时长可达l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大约需60—75天。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蛔虫生活在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受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并不严重。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可浸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国内有人发现,胆结石核心部分51.8%有蛔虫皮或虫卵。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以上5个结构特点均代表了线虫动物门的特点。

第9题:

试述骨盆的构造及功能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骨盆是由两侧的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软骨和韧带装置构成。骨盆通过腰骶关节和腰椎相连,通过髋关节和下肢相接。骨盆以这些关节为轴,可进行各种运动。绕两则髋关节共同的冠状轴,可进行向前和向后的转动(前倾和后倾运动);绕一侧髋关节的垂直轴,可做侧向转动(如增大步幅的动作);绕一侧髋关节的矢状轴,可做一侧髋骨的向上和向下转动(如上下楼梯动作);绕腰骶关节的各个轴,骨盆与下肢一起对脊柱的运动。可做前屈(如仰卧起坐)、后伸(如后手翻动作)、侧屈(如鞍马的单腿摆越动作)、回旋(如双杠的前摆转体180°)等运动。

第10题:

试述关节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是指形成关节两骨的关节面一凹一凸,分别称为关节窝和关节头;其表面覆盖一层软骨(多数由透明软骨构成)即关节面软骨,它可使相连的关节面光滑,减少磨擦。软骨富有弹性,因此,运动时可减轻两关节面的震动和冲击。关节囊是在关节四周包住关节的结缔组织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叫纤维层,与骨膜相连续,有的纤维层增厚形成韧带,以加强关节的稳固性。内层叫滑膜层、薄而光滑,能分泌少量滑液,有减少磨擦和滋养关节面软骨的功能。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面软骨之间所围成的密闭腔隙,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低于大气压),这对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关节的辅助结构有:滑膜囊、关节唇、关节内软骨和关节韧带等。滑膜皱襞填充在关节内,是由关节囊滑膜层向腔内凸出而成。它可使两关节面更适应,并可避免关节面之间过大的撞击和磨损,例如膝关节中的翼状皱襞。关节唇为纤维软骨环,附着于关节窝的周缘,有加大关节面和加深关节窝的作用,使关节更加稳固。关节内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位于关节腔内。关节内软骨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半月形的叫半月板,位于膝关节腔内;另一种呈圆盘形叫关节盘,位于胸锁关节、下颌关节内。关节盘和半月板除保证关节面彼此相适合外,还有减轻撞击和震动的作用。关节韧带分为囊内和囊外韧带两种。囊内韧带在关节囊内,如膝关节的交叉韧带。囊外韧带在关节囊外,如膝关节的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等。关节韧带的作用,主要是加固关节和限制关节运动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