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诗论《琵琶记》的戏剧结构和词采特色

题目

诗论《琵琶记》的戏剧结构和词采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琵琶记》的 艺术特色说法错误的是()

  • A、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五娘吃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等。
  • B、双线结构,交叉发展,对比映衬。
  • C、语言特色:以文采之美为主,兼有质朴自然。
  • D、语言兼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环境。如赵五娘的曲词多质朴自然,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

正确答案:D

第2题:

被后人称为“词曲之祖”的戏剧作品是:()

  • A、《窦娥冤》;
  • B、《西厢记》;
  • C、《西厢记诸宫调》;
  • D、《琵琶记》

正确答案:D

第3题: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以下哪部戏剧?()

  • A、《梧桐雨》
  • B、《琵琶记》
  • C、《还魂记》
  • D、《娇红记》

正确答案:B

第4题:

元代戏剧除了杂剧之外,还有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为()。元末明初戏剧家()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


正确答案:南戏;高明

第5题:

论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琵琶记》写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故事,交织看婚姻和家庭伦理的内容。作者的主观意图在通过蔡伯喈的“全忠全孝”和赵五娘的“孝妇贤妻”来宣扬贤孝,提倡风化。但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却远比作者的主观意图丰富。通过蔡伯喈为追求“全忠全孝”而陷于不忠不孝,表明蔡家的悲剧不是他道德品质恶劣造成的,而在于不可抗拒的社会势力,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某种不满;从蔡伯喈的思想矛盾、精神痛苦、对求功名的忏悔,以及他既牢骚满腹又因循苟且的性格特征,不仅反映了封建书生的软弱动摇,也反映了士人被各种社会势力扭曲了的双重人格,和他们在伦理道德和现实政治挤压下元所适从的两难境地,引发人们对封建道德本身合理性的怀疑。赵五娘的形象也远非“孝妇贤妻”所能限定。作者力图把她塑造成一种道德人格,但她身上表现出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孝敬老人,舍己为人等,都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共有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这些都使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琵琶记》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首先,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主要人物蔡伯喈和赵五娘的生动形象,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较好地体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其次,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作品在交待完剧中人物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开始,剧情就沿两条线发展:一条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受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厌、剪发买葬。两条线的场景在剧中交错出现,环环相套,最后汇到一起,足见其关目安排独具匠心。再次,此剧的曲词十分出色: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比较文雅华丽,而赵五娘的唱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之语。这种个性化的曲词对传情达意,塑造人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琵琶记》是元代南戏中最杰出的作品,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有“神品”、“绝唱”之誉。

第6题:

戏剧和戏剧式电影在结构的两个共同特点,使戏剧和戏剧式电影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色:()。


正确答案:两者都以冲突为基础,都要求有紧张、强烈的冲突,它们都把矛盾集中起来,都使所有的人物围绕在一个中心冲突的周围,每场戏也都是为了推进冲突的发展

第7题:

下列戏剧作品何者是关汉卿的杰作()

  • A、琵琶记
  • B、汉宫秋
  • C、窦娥冤
  • D、牡丹亭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试述《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高明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剧作家,存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观念。
剧中主要人物蔡伯喈本无意仕进,想守住年迈的父母,“甘守清贫,力行孝道”。可父母和周围的亲朋却坚决要他上京应试,他的父亲蔡公甚至以“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相逼。由于长期远游在外,不能侍养父母,蔡公死前骂他不孝。在众人眼中,他对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是大逆不道。他本人身居官位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贤妻在家守活寡,于心何忍。违心地做自己不愿做之事,尚要背负骂名,又何等痛苦。《琵琶记》塑造蔡伯喈形象的意义,并不全在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 出当时士人的软弱动摇,还反映出士人为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许多透视人物心灵矛盾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了蔡伯喈违心时的苦闷、徘徊和无奈.剧中另一位主要人物赵五娘,在蔡伯喈入京赶考之前,已意识自己将来处境艰难,但她还是答应在家好好侍养公婆让丈夫放心离去。当蔡伯喈入赘相府后,她实际上已成弃妇,可她仍把赡养老人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她宁愿自己受委屈,有泪往肚里流,也决不让老人感到不安。家境贫寒,又遇荒年,她筹得米粮让公婆吃,自己暗吞糠秕。婆婆猜疑,明嗔暗察,她也不忍说出实情,默默忍受一切不幸和苦难总之,《琵琶记》意在宣扬封建的忠孝道德,但在客观上也让观众看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其家庭的摧残,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体现了敬养老人、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操。《琵琶记》在人物塑造、剧情结构和曲词语言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元代南戏最杰出的作品。明代曲论家称它为传奇中的“神品”,南戏中的“绝唱”。具体而言,可分为三:
第一,成功地塑造了蔡伯喈、赵五娘的舞台形象。前文已论,兹不赘述。
第二,双线交错的戏剧结构。《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交待完剧中人物之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开始,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府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婆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聚一起,关目的安排别具匠心。 
第三,曲词风格多样,委曲必尽。 《琵琶记》的曲词能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 。作者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赵五娘的曲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在“糟糠自餍”一出中,赵五娘独唱的四支“ 孝顺歌”,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第9题:

下列哪部戏剧的故事来源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 A、《牡丹亭》
  • B、《桃花扇》
  • C、《琵琶记》
  • D、《白蛇传》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试述《琵琶记》的结构。


正确答案: 1)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司,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2)两条线的场景在剧中是交错出现的。这不仅使剧情发展有起有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肪络清晰而富于变化,也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与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