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题目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是指文学创造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文学创作活动我们把一个已经成为主体的对象化创造物、已经沾染着作为创作主体全部的知性、情感的“客体”称之为( )

A.素材
B.材料
C.生活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

第2题:

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


正确答案: 历史上的文学创造的客体说有自然说、情感说、原始意象说与社会生活说;文学创造的主体说包括摹仿说、移情说、集体说与特殊的艺术生产说。

第3题: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是指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正确答案: (1)首先,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存在,能依照自己的需要、目的和意志去衡量对象和进行生产。这是创作主体之所以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和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根本原因。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对创作客体的选择上,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要反映的对象总是具体的,即社会生活中的某个方面、某个事物,我们称之为“具体客体”,那么,文学创造反映社会生活,主体就必须能动地选择“具体客体”作为反映对象,例如鲁迅主要选择“病态社会”的“病态人生”为“具体客体”。其次,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在这个过程中,客体被主体重新塑造,受到主体心灵的“洗礼”,而转化为表征一定意义的客观形式,转化为一种有意味的生动符号。就是说,通过创作主体的能动创造,按照作家“内在的尺度”即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需要、审美目的、审美理想,将生活客体转化为主客体统一的艺术品。
(2)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例如创作主体选择何种具体客体为反映对象,就不仅仅取决于主体“内在的尺度”,也取决于外部“种的尺度”,即客体的尺度,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多种生活因素的规定和制约。鲁迅选择阿Q这样的人物,与当时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心灵普遍麻木的社会生活情景密切相关。再如文化大革命后“伤痕文学”的出现,也与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悲剧”的时代背景有关。由此可见,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传统中,他选择何种生活为创造的具体客体,都必然受到社会生活这个“一般客体”的规定的制约,创作主体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包括虚构、想象、情感投射,观念移注等,都不可能离开具体客体进行纯粹任意的胡编乱造和情感发泄。有时主体甚至因为客体的制约和影响而改变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创造中,客体也使主体“客体化”了。总之,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客体的“主体化”,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第5题:

简述文学创造的客体。


正确答案: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其“特殊性”表现为:
①它是整体性社会生活,不像经济学、社会学等科学只以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为对象。
②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即能表现出真善美或假恶丑的生活。
③它是作家体验过的生活,即被知觉化、情绪化、心灵化而打上主观色彩的生活。

第6题:

简述文学创造客体的“主体化”。
文学创造客体的“主体化”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选择和加工客体,把自我意识和情感化入对象,即将客体“主体化”。从而创造出源于客体而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体系。

第7题: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

  • 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实现的
  • 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 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 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实现的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一般认为,主体客体化即“客观化”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客体主体化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

第9题: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正确答案: 作为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不是一切社会生活,而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其特殊性表现为三点:
①它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不是生活某一方面、某一层次,而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统一的整体生活。
②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即能显示出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生活。
③它是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因为只有经过体验、感受、思索的生活,才能成为他描写和表现的对象。

第10题: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主客体关系?


正确答案: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创作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