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通过对蔡伯喈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题目

通过对蔡伯喈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框架。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了“全忠全孝”的书生。所谓“子孝妻贤”,高明强调封建伦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戏曲“动人”的力量,让观众受到教化。同时,高明能正视社会生活的真实,在肯定孝子贤妻的同时,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展示由于封建伦理而产生的社会悲剧,而给予观众强烈的震撼。
蔡伯喈是个全忠全孝的人物,他的悲剧是围绕着“三不从”展开的。被亲生强来赴选场,蔡伯喈考虑到父母年老,无人照顾,决意暂且放弃功名,他蔡公以死相逼,蔡伯喈既不有违背孝道的伦理,又不能违抗父命,无奈之下,离家赴远。蔡伯喈得中状元,得到牛丞相的青睐,执意招他为婿,皇帝也玉成其事。蔡伯喈不想滞留京师,辞婚、辞官,但君命难为,有苦难言,有家难回,只得入赘相府,但荣华富贵的生活,始终无法消除了的内疚和痛苦。另一方面,蔡伯喈家乡灾祸频仍,蔡公蔡婆衣食无着,最后家破人亡.就这样,一个努力按照封建伦理行事的“孝子”,却因伦理纲纪的不合理以及伦理钢纪自身的矛盾,成为可怜可悲的牺牲品。《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都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之冲突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蔡伯喈是戏曲名作()中的主要人物。

A.《琵琶记》

B.《荆钗记》

C.《白兔记》

D.《小孙屠》


参考答案A

第2题:

下列哪些是《琵琶记》中的人物()。

A张驴儿

B蔡伯喈

C赵五娘

D崔莺莺

E张生


B,C

第3题:

蔡伯喈和赵五娘是高明《琵琶记》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下列戏剧人物中,属于小官生行当的代表人物是()。

  • A、《牡丹亭》柳梦梅
  • B、《玉簪记》潘必正
  • C、《琵琶记》蔡伯喈
  • D、《西厢记》张君瑞

正确答案:C

第5题:

《琵琶记》中的蔡伯喈是个不顾家的人。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琵琶记》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赵五娘

B.蔡伯喈

C.皇帝

D.牛丞相


参考答案:C

第7题:

以下哪些是《琵琶记》里的人物?()

  • A、张太公
  • B、牛丞相
  • C、杜十娘
  • D、蔡伯喈

正确答案:A,B,D

第8题:

蔡伯喈一是戏曲名作()中的主要人物。

A.《琵琶记》

B.《荆钗记》

C.《白兔记》

D.《小孙屠》


参考答案A

第9题:

分析《琵琶记》中蔡伯喈、赵五娘的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 高明在《琵琶记》中将蔡伯喈改编成是一个全忠全孝的正面人物,剧作可以安排了三不从的情节,一方面深刻发掘了蔡家悲剧的成因,指出蔡家的悲剧是皇帝和牛丞相造成的。在这里隐含着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批判。另一方面,这样的改编也大大丰富了蔡伯喈的艺术形象,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封建书生的性格,他既固执又懦弱动摇,既满腹牢骚又因循苟且。作者力图把他写成全忠全孝,但他的实际行为,心里及其后果,却是既不忠也不孝。
作品成功的塑造了赵五娘的艺术形象,赞美了她善良,勤朴,坚忍,尽责的品质,通过一系列情节,刻画了她克己为人,忍辱负重的精神品质,作品力图把她塑造成一种道德人格,赤
裸裸的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艺术形象的真实感。

第10题:

《琵琶记》具有什么样的悲剧意蕴?谈谈你对蔡伯喈和赵五娘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看法。


正确答案: 悲剧意蕴:
(1)作者思想与作品内容的矛盾性
《琵琶记》前身为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作者的主观动机是宣扬封建教化,却又真实地描绘了功名利禄和家庭幸福的冲突,“事君”和“事父”的冲突,理念和情感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暴露出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
(2)《琵琶记》悲剧广泛的社会性
宋代科举制度造成的弃妻现象和舆论的谴责;元代民间对书生的怜悯和同情。
人物形象:
蔡伯喈: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复杂心态。
赵五娘:是剧中塑造得最为动人的形象,温顺善良,吃苦耐劳,忘我牺牲,坚韧不拔,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首先,她不满于丈夫被逼赴科举考试之举。
其次,她在侍奉老人方面自觉地承担了最大的牺牲。
再是拒绝蔡公关于再嫁的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