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三十校实验”中如何对课程进行安排。()A、从文化角度出发B、从社会问题出发C、绕生活单元进行D、从青少年个人成长出发

题目

“三十校实验”中如何对课程进行安排。()

  • A、从文化角度出发
  • B、从社会问题出发
  • C、绕生活单元进行
  • D、从青少年个人成长出发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课程开发的情境模式的环节中,回答“如何安排”问题的是:()

A、目标分析

B、组织学习经验

C、实施

D、评价


参考答案:B

第2题:

试题三(共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学校拟开发一套实验管理系统,对各课程的实验安排进行管理。

【需求分析】

每个实验室可进行的实验类型不同。由于实验室和实验员资源有限,需根据学生人数分批次安排实验室和实验员。一门含实验的课程可以开设给多个班级,每个班级每学期可以开设多门含实验的课程。每个实验室都有其可开设的实验类型。一门课程的一种实验可以根据人数、实验室的可容纳人数和实验室类型,分批次开设在多个实验室的不同时间段。一个实验室的一次实验可以分配多个实验员负责辅导实验,实验员给出学生

的每次实验成绩。

1.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学时、授课学期和开课的班级等信息;实验信息记录该课程的实验进度信息,包括:实验名、实验类型、学时、安排周次等信息,如表3-1所示。

4.学生的实验课程总成绩根据每次实验的成绩以及每次实验的难度来计算。

【概念模型设计】

根据需求阶段收集的信息,设计的实体联系图(不完整)如图3-1所示。

【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概念模型设计阶段完成的实体联系图,得出如下关系模式(不完整):

【问题1】(5 分)

补充图3-1中的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问题2】(8 分)

根据图3-1,将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生成的关系模式中的空(1)~(6)补充完整。对所有关系模式,用下划线标出各关系模式的主键。

【问题3】(2 分)

如果需要记录课程的授课教师,新增加“授课教师”实体。请对图 3-1 进行修改,画出修改后的实体间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正确答案:
课程与班级之间的联系1分,联系的类型0.5分班级与学生之间的联系1分,联系的类型0.5分实验、实验员与学生之间的联系1分,联系的类型0.5分实验、实验员与实验室之间的联系及类型0.5分问题2(8分)(1)课程编号,班级号(1分)(2)实验编号,课程编号(1分)(3)实验编号,批次号,安排学期,实验室编号,实验员编号(1.5分)(4)实验员编号,实验员姓名(1分)(5)学号,班级号(1分)(6)实验编号,学号(1分)其它关系模式主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院系,实验学时)(0.5分)班级(班级号,专业,所属系)(0.5分)实验室(实验室编号,地点,开放时间,可容纳人数,实验课类型)(0.5分)

第3题:

我校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一律以校统考闭卷的方式进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


正确答案:开学

第5题:

在校对工作中,需依次进行的校对工序是( )。

A.初校、二校、三校、核红、对片
B.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核红
C.初校、二校、三校、通读、对片
D.初校、二校、三校、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

答案:C
解析:
校对由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和对片等基本操作工序组成,其中某些工序需依次进行,某些工序可穿插进行。需要严格依次进行的校对操作基本工序是初校、二校、三校、通读和对片。

第6题:

试题二(共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学校拟开发一套实验管理系统,对各课程的实验安排情况进行管理。

【需求分析】

一个实验室可进行多种类型不同的实验。由于实验室和实验员资源有限,需根据学生人数分批次安排实验室和实验员。一门课程可以为多个班级开设,每个班级每学期可以开设多门课程。一门课程的一种实验可以根据人数、实验室的可容纳人数和实验类型,分批次开设在多个实验室的不同时间段。一个实验室的一次实验可以分配多个实验员负责辅导实验,实验员给出学生的每次实验成绩。

(1)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学时、授课学期和开课的班级等信息;实验信息记录该课程的实验进度信息,包括:实验名、实验类型、学时、安排周次等信息,如表2-1所示。

【概念模型设计】

根据需求阶段收集的信息,设计的实体联系图(不完整)如图2-1所示。

【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概念模型设计阶段完成的实体联系图,得出如下关系模式(不完整):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院系,实验学时)

班级(班级号,专业,所属系)

开课情况( (1) ,授课学期)

实验( (2) ,实验类型,难度,学时,安排周次)

实验计划( (3) ,实验时间,人数)

实验员( (4) ,级别)

实验室(实验室编号,地点,开放时间,可容纳人数,实验类型)

学生( (5) ,姓名,年龄,性别)

实验成绩( (6) ,实验成绩,评分实验员)

【问题1】(6 分)

补充图2-1中的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问题2】(6 分)

根据图2-1,将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生成的关系模式中的空(1)~(6)补充完整并用下划线指出这六个关系模式的主键。

【问题3】(3分)

如果需要记录课程的授课教师,新增加“授课教师”实体。请对图 2-1 进行修改,画出修改后的实体间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正确答案:

第7题:

课程计划对学校教学进行全面安排。()


答案:对
解析:
课程计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教 学工作的依据,不经上级批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

第8题:

如何对学前课程中系统教学活动进行诊断与咨询?


参考答案系统教学活动是学前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教学不只是一个教师讲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互动并最大限度地引发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等获得发展的过程。系统教学活动的诊断与咨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活动反映的理念的正确与错误。学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任何活动都应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的活动。判断理念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活动中理念的正确与否不一定与学前课程方案有关,而与教师的认识、行为的诠释有很大关系。②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作用发挥得合理与不合理。系统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或在师生共同创造的教育情景下,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的过程。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作用的发挥应受互动内容和互动情景的制约,并非所有的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发挥同样的作用。
③活动中幼儿的投入与不投入。任何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成效,都应尽可能让幼儿处于良好的状态,使幼儿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对活动充满兴趣。
④活动材料的适宜与非适宜。活动材料是学前课程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对象。从一定意义上看,材料的适宜性决定了活动的成效。判断活动材料是否适宜,从宏观的方面看,应考察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微观的方面看,应考察材料是否与当前的活动要求相适应;从更为现实的方面看,应考察材料能否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进一步活动的愿望。
⑤活动策略的应变与刻板。系统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也是多种教学活动策略运用的过程。活动策略的运用应是灵活的、变化的。活动策略的应变应依据活动的需要,依据现实的活动情景,应为达成活动目标服务。
⑥活动中目标的达成与未达成。活动目标的达成是衡量活动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准。教育活动是一种指向特定目标的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达成活动的目标。

第9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学校拟开发一套实验管理系统,对各课程的实验安排情况进行管理。
【需求分析】
  一个实验室可进行多种类型不同的实验。由于实验室和实验员资源有限,需根据学生人数分批次安排实验室和实验员。一门课程可以为多个班级开设,每个班级每学期可以开设多门课程。一门课程的一种实验可以根据人数、实验室的可容纳人数和实验类型,分批次开设在多个实验室的不同时间段。一个实验室的一次实验可以分配多个实验员负责辅导实验,实验员给出学生的每次实验成绩。
  (1)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学时、授课学期和开课的班级等信息;实验信息记录该课程的实验进度信息,包括:实验名、实验类型、学时、安排周次等信息,如表2-1所示。






答案:
解析:

第10题:

科研课题方案中,实验型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造作的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