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事信言文,乃能表现于后世”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苏轼D、欧阳修

题目

“事信言文,乃能表现于后世”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苏轼
  • D、欧阳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倡“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

  • A、韩愈
  • B、苏轼
  • C、柳宗元
  • D、欧阳修

正确答案:D

第2题:

“宪法的实质在于:……都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斯大林

正确答案:C

第3题:

:“宪法的实质在于:……都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正确答案:C
列宁在《社会革命党人怎样总结革命》指出:“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本题答案为C。

第4题:

下列作家,提出“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写作主张的是()。

  • A、王安石
  • B、欧阳修
  • C、苏轼
  • D、梅尧臣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是()

  • A、韩愈
  • B、柳宗元
  • C、欧阳修
  • D、王安石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作家是()

  • A、王安石
  • B、欧阳修
  • C、苏轼
  • D、韩愈

正确答案:B

第7题:

“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 B、杜威
  • C、陶行知
  • D、卢梭

正确答案:B

第8题:

王安石的文学主张是( )

A.“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B.“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C.“惟陈言之务去”

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正确答案:A

第9题: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

  • A、明道
  • B、气盛
  • C、致用
  • D、事信
  • E、言文

正确答案:A,C,D,E

第10题:

如何理解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这一论断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地肯定了建安以来诗歌向抒情化发展的方向,比曹丕“诗赋欲丽”的提法更进了一步,更成为千古名言。陆机只讲抒情不讲言志,实际上是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到“止乎礼义”的束缚的巨大作用,它使得诗歌突破了经学的控制,使得诗歌真正回到了它本来的审美面貌,使得诗真正为诗,文学真正为文学。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
“绮靡”并非“淫艳”、“侈丽”之意,而是指“精妙之言”,是没有贬义的。刘勰《文心雕龙》讲“《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以及西晋文学“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等,都没有贬斥含义。可以说陆机重视语言表达的形式问题,儒家只说文辞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可是陆机第一个明确提出形式的重要性,这一首创对于整个六朝文学重视语言艺术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