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试述压力流动学说。

题目

试述压力流动学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参考答案:B

第2题:

(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这压力流动学说提供发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D.蒸腾

答案:B
解析:

第3题:

简述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正确答案:

(1)韧皮部筛管中同化物以集流的方式运输。

(2)推动运输的动力是源和库间的压力势梯度。

(3)同化物在源端不断装载,库端不断卸出,产生并维持源库间的压力势梯度。

第4题:

试述气孔运动的淀粉-糖转化学说和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正确答案:(1)淀粉-糖转化学说:
①光照时,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使细胞内PH值升高,促使淀粉在淀粉磷酸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保卫细胞水势下降,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②在黑暗中,保卫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使细胞内PH值下降,促使可溶性糖在淀粉磷酸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淀粉。从而使保卫细胞水势升高,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光照时,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ATP活化存在于细胞质膜上的K-H离子泵,保卫细胞吸收K+,水势降低,气孔张开。

第5题:

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正确答案: 由helmholtz于1867年提出。该学说认为—基底膜是从蜗底(宽100um)到蜗顶(宽500um)逐渐增宽,膜上排列有约24000条横纤维(听弦),是对20-20000Hz不同频率声波产生共振的元件,可选择性地对一定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即:蜗顶听弦长,对低频音共振;蜗底听弦短,对高频音共振。
不同频率声波就是由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听弦分别共振而得到初步分析,其基底膜振4动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而产生兴奋。

第6题:

()实验证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这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蒸腾


参考答案:B

第7题:

润滑有何作用?试述典型压力润滑系统的流动路线。


正确答案: 作用:(1)润滑油在作相对运动的零件磨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从而降低压缩机的摩擦功和摩擦热,减少零件的磨损量,提高压缩机的机械效率,运转的可靠性和耐久性。(2)润滑油带走摩擦热量,使摩擦零件表面的温度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3)由于有润滑油的存在,活塞与汽缸镜面的间隙及轴封中,密封效果提高。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阻止制冷剂蒸汽的泄漏;(4)使润滑油不断地冲刷金属摩擦表面带走磨屑,便于使用滤清器将磨屑清除;(5)它所建立的油压可作为控制顶开吸汽阀机构的液压动力。流动路线:润滑油通过粗滤油器被油泵吸入,提高压力后经过细滤油器,然后分成三路:第一路进入曲轴自由端,润滑主轴承,并通过曲轴内部的油路,润滑邻近的连杆轴承,再通过连杆体中的油路将油输送至连杆小头,润滑小头轴承;第二路进入轴封室,润滑和冷却轴封摩擦面,然后从曲轴功率输入端主轴颈上的油孔流入曲轴内的油路,润滑主轴承及邻近的连杆轴承;第三路进入能量调节机构和油分配阀和油缸以及油压差控制器,为能量调节机构提供动力。

第8题:

关于牙本质痛觉的感受和传递,目前有代表性的三种学说为

A、神经传导学说、转导学说、神经递质学说

B、神经传导学说、转导学说、流体动力学说

C、神经递质学说、压力学说、转导学说

D、神经递质学说、压力学说、流体动力学说

E、神经传导学说、压力学说、流体动力学说


参考答案:B

第9题:

何谓压力流动假说?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正确答案:由德国人明希提出来的(30年代),这个假说的基本点是:有机物质在筛管内的流动是由于筛管的两端(即供应端和接纳端)之间所存在的压力势差推动的。压力势在筛管内是可以传导的,因而就产生了一个流体静压力,这种压力推动筛管的溶液向输出端流动。
实验证据是:
(1)溢泌现象,表示有正压力存在;
(2)筛管接近源库的两端存在浓度梯度差。
(3)植物生长素的运输只能随筛管内物质集体流动;
(4)用蚜虫吻刺法直接测定筛管中液流速度,约为100cm/h。
不足之处:
(1)无法解释筛管细胞内可同时进行双向运输;
(2)物质集体快速流动所需的压力势差,远远大于筛管两端由有机物浓度差所引起的压力势差。

第10题:

()实验证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这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 A、环割
  • B、蚜虫吻针
  • C、蒸腾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