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诱导契合学说是指()A、底物改变酶构象B、酶改变底物构象C、酶原被其它酶激活D、酶的绝对特异性

题目

诱导契合学说是指()

  • A、底物改变酶构象
  • B、酶改变底物构象
  • C、酶原被其它酶激活
  • D、酶的绝对特异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

A、活性中心说

B、诱导契合学说

C、锁匙学说

D、中间产物学说

E、以上说法都不对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不属于药物作用“受体学说”的是

A.占领学说

B.诱导契合学说

C.变构学说

D.速率学说

E.特异学说


正确答案:E

第3题:

诱导契合学说中提到的酶与底物方式生物活性的过程是哪个顺序?1酶与底物定向2底物想酶靠近3契合形成中间产物4酶与底物相互诱导变形5产物脱离()

A、1,2,3,4,5

B、1,2,4,3,5

C、2,1,3,4,5

D、2,1,4,3,5


参考答案:D

第4题:

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 A、活性中心说
  • B、诱导契合学说
  • C、锁匙学说
  • D、中间产物学说

正确答案:B

第5题:

常用于解释酶与底物结合的主要机理的是(  )。

A. 诱导契合模型
B. 米门氏学说
C. 中间反应学说
D. 最佳反应条件学说

答案:B
解析:
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用米门公式来表示,是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一个基本公式。米门氏公式反映了在酶催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即此时酶达到饱和。

第6题:

受体学说包括

A.占领学说

B.诱导契合学说

C.速率学说

D.变构学说

E.异源调节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不用于解释酶催化效率的理论是

A.共价催化
B.诱导契合
C.多元催化
D.表面效应
E.邻近效应

答案:B
解析:

第8题:

契合指协作、纠错与沟通渠道畅通程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9题:

简述酶的诱导契合假说。


正确答案:为说明底物与酶结合的特性,在锁钥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说。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会引起酶发生构象变化,使两者相互契合,从而发挥催化功能。

第10题:

限制—修饰的酶学假说是什么?


正确答案:1968年,Meselson和Yuan从大肠杆菌K和B中发现了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970年,Smith和Wilcox从流感嗜血杆菌中分离纯化了第一个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II,使得DNA分子的体外精确切割成为可能。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s)的发现及其生物功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序列,并切割DNA双链,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菌中,帮助细菌限制外来DNA的入侵,细菌的限制与修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