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老人可以接待”都是歧义结构,试从语义角色的角度加以说明。
第1题:
试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 (1)这个老人谁都可以接待。 (2)妈妈的鞋没做好。 (3)那里有很多鲁迅的书。
第2题:
从语言的角度说,导游讲解中作适当停顿的目的是用来强调()。
第3题:
那孩子追得那老头儿直喘气 谁追谁?谁喘气?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加以解释。
1.理论上有四种可能性。孩子追老头,或者老头追孩子;孩子喘气,或者老头喘气。二者的组合有四种解读,但不是都合语感的。可接受性如下:
A孩子追老头儿,老头儿喘气。
B?孩子追老头儿,孩子喘气
C老头儿追孩子,老头儿喘气
D*老头儿追孩子,孩子喘气
2.可以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原则作出解释。可接受的AC,名词和动词的距离都很近,可接受性不高的B,“孩子”跟“喘气”的距离较远,且中间有其它成分阻隔,不可接受的D跟B的情况相类似。第4题:
“他上课去了”,是什么造成的歧义?()
第5题:
试从学校教育角度简要回答学生角色的含义
第6题:
为什么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从认识论角度加以解说
第7题:
函的类型,可以从()、()、()三种角度加以区分。
第8题:
试从旅游接待的角度,论述蒙古族的民俗。
(1)蒙古族的形成和分布;蒙古族是北国草原游牧民族,形成于13世纪初。目前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
(2)蒙古族的宗教:主要信奉喇嘛教,也有少数信仰天主教,伊斯兰教和道教,各地的喇嘛寺院和敖包是蒙古族每年重要宗教活动的场所。
(3)蒙古族的服饰:蒙古族传统民族服饰为大襟长袍、腰带和高筒皮靴。男子喜戴蓝、黑色帽子,通常再腰带两边佩挂吃肉用的刀或火镰、鼻烟壶等。女子用红、蓝布缠头,有的地方的女子喜穿坎肩。
(4)蒙古族的饮食特点:大致有四种,即茶食、粮食、奶食和肉食。其中茶食有淡茶、奶茶、酥油茶和油茶之分;炒米,也叫蒙古米,是蒙古族的主要食品之一;奶食有食品和饮品之分;肉食以手扒羊肉、全羊大席以及蒙古八珍最为著名。
(5)蒙古族的社交礼仪:蒙古族是一个非常讲究礼貌的民族。“长者为尊西为大,敬烟敬酒献哈达”即是蒙古族人民礼貌好客的真实写照。同时蒙古族还有一些不成文的禁忌和规矩,如忌用碗再水缸、锅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等。
(6)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以春节为上节,农历正月或六月举行的麦德尔节是其宗教节日,农历七、八月间的那达慕大会是其盛大的传统节日。此外,部分地方农历八月末的马奶节和农历四月初二的鲁班节亦十分著名。
略
第9题:
对金融市场的构成,可以从()等多种角度加以划分。
第10题:
“连老王都打了”是一个歧义结构,歧义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