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竹木简牍的内容是什么?

题目

竹木简牍的内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走马楼简牍


正确答案:走马楼简牍是在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广场出土的一批简牍,主要包括三国吴国纪年简牍和西汉简牍。其数量超过历代简牍的总和。1996年长沙在市中心修建平和堂商业广场时,三国吴国简牍在一口井里被发现。总数量高达14万余枚,超过中国历代简牍出土的总和。2003年位于走马楼的湖南省供销社修建综合楼,在新发掘的8号井内再次发现多枚西汉简牍。简牍总数达到1万余枚,主要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走马楼简牍对研究吴国及西汉历史制度等有重大意义。

第2题:

简述70年代以来秦汉简牍的重要发现(只列出地点及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甘肃秦汉简牍的出土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和天水地区。从出土单位看,有遗址和墓葬两种。其中遗址较为复杂,一是驿置遗址(悬泉置),一是长城烽燧、城鄣、关卡等遗址(居延、敦煌、酒泉、玉门)。墓葬则较简单,武威汉简、甘谷汉简、天水秦简等皆出自墓葬。遗址简牍,大都是屯戍文档和驿传文簿,包括有诏书、律令、法规、各种籍账、官府文书、书信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文书。保存了与西域往来之情况和从长安通往敦煌的邮路交通的具体路线及位置。甘肃墓葬简牍,从内容看有古书籍、医方、律令摘抄、官府文件和遣册等。其中以前四种为主,遣册少见。古书籍如武威简本《仪礼》,天水放马滩《日书》,武威医简,武威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甘谷官府文件汉简。1979年,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墓出汉代木简400余枚,内容是有关兵法、军法、军爵律和其它古书籍的残目,对研究汉代兵制有重要价值。1996年,在都兰古墓中又出吐蕃文木牍。但尚未发表。陕西:1980--1981年未央宫殿区房址内出土的115枚木简和6万余枚骨签,木简内容较简单,但很有意义。骨签内容和性质与甘肃边塞遗址中出土的木揭是同属一类文书,是简牍的另一种形式。由骨签内容得知,这些房子是中央国家武库之遗址,骨签中所记载的不同形制、不同种类的兵器情况,与甘肃居延、敦煌汉简中的兵器簿又互为印证,为研究汉代兵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为此未央宫骨签的出土也是简牍发现史上划时代的发现。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墓汉简,是墓葬中出古籍最多的一次。其中以兵书中的《吴孙子》、《齐孙子》、《尉缭子》、《晏子》、《六韬》等最为重要。《吴孙子》、《齐孙子》的同时出土,证实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关于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各有兵法传世的记载是正确的。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中山怀王墓出土大量竹简。系西汉晚期之古籍,有《论语》、《儒家者言》、《文子》、《太公》、《日书》等,兼有儒道两家的内涵。为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增添了新材料。北京大葆台台1号墓出竹简1枚。该墓系大型“黄肠题凑”墓,因保存不好,许多遗物受损。但迹象表明,曾有竹简古籍存在。为今后发现竹简起到了提示作用。江苏仪征101号墓出土的竹简《先令券书》,是迄今所见遗嘱类文书最为完整、文字最多者。江苏尹湾汉简,包括古籍类如《神乌赋》、《博局占》,其它簿籍文书有《集簿》、《吏员薄》、《长吏名籍》、《属吏设置薄》、《兵车器集薄》等。为研究汉代的上计制度、行政建制、吏员设置、官吏迁除、国家盐铁生产、兵器制造与管理以及户籍、垦田等问题,提供了详实具体的第一手资料。安徽阜阳汉简,阜阳汉简出自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之墓。这批竹简都是文帝时古籍。有《诗经》、《仓颉篇》、《周易》、《大事记》、《万物》、《作务员程》、《辞赋》、《刑德》、《相狗经》《行气》、《日书》等10余种,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木牍5枚,封检2枚,木简10枚。内容为《从器志》和《东阳田器志》。《从器志》多记载甲、矛、弓、弩、矢等兵器,而《田器志》则是农具类器物的名单。四川青川郝家坪第50号战国墓出土木牍2枚。内容为秦王颁布的《更修田律》,是继湖北云梦秦律之后第二次发现秦法律。对研究秦国法制史有重大价值。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其中古籍有《编年记》、《语书》、《吏道》、《日书》。更为重要的是秦律。由于秦律在传世文献中极为罕见,这次发现震动了学术界。从墓葬时代分析,这些律文是秦统一之前的法律。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汉简,包括有汉律、《奏谳书》、《盖庐》、《脉书》、《引书》、《算术书》、《庄子》的《盗跖篇》等。湖北云梦龙岗秦简,内容是秦律,有《禁苑》、《驰道》、《马牛羊》、《田赢》等。是继睡虎地、四川秦律之后第三次发现秦律,时代系秦末,是秦统一后的律文,江陵王家台秦墓也发现了《效律》条文。

第3题:

严禁混搭脚手架( )。

A、钢木、钢竹

B、钢木、竹木

C、竹木、钢竹


参考答案:A

第4题:

简牍


正确答案: 作为汉代的主要书写工具,不仅发现数量巨大,而且内容丰富,使用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一般用竹、木制成,流行时间大约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前5世纪-3世纪)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简牍才逐渐被废除。目前发现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时代最晚的是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出土的晋简。简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的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

第5题:

简牍制度


正确答案: 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从上古到造纸术发明前是竹帛并行时期,通行的是简牍制度。一部简牍书籍的制作方式及其形式,大致分为:刮削整治、编简成册、长度内容、书写字体、收卷。

第6题:

竹木


正确答案: 即竹简与木版的合称。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汗青是竹简的代称,烤干竹子里面的水分的这道工序叫杀青。韦编三绝:指读书非常用功。用牛皮编连的称“韦编”。

第7题:

走马楼孙吴简牍


正确答案: 1996年考古工作者于长沙市走马楼发掘了历代古井50余口。在其中一口袋状圆井内,出土了带有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的简牍约10万片,包括竹简、大木简和木牍、封检和和签牌等。走马楼吴简的内容主要为地方文书档案,包括司法文书、黄簿民籍、名剌、缴纳赋税以及出入仓库的簿籍等种类。简牍的字体介于隶书、楷书、行书之间,还有一些优美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走马楼孙吴简牍的发现,为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相关典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8题:

简牍可以分为简牍文书和简牍典籍两大类。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简牍制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将整治过的竹片或木板按照一定的形式编连起来,专门用来书写并供人阅读,这种书籍制度就叫“简策制度”,也称“简牍制度”。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第10题:

简述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是什么著作?


正确答案: 《流沙坠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