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霍夫兰D、施拉姆

题目

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

  • A、拉斯韦尔
  • B、拉扎斯菲尔德
  • C、霍夫兰
  • D、施拉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传播学奠基人中有些是来自欧洲的学者,他们是( )

A.卢因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拉扎斯菲尔德
E.霍夫兰

答案:A,D
解析:

第2题: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创始人是谁?他们各自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带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2)卢因与“把关人”研究。卢因的主要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卢因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
(3)霍夫兰与说服效果实验。霍夫兰学术关心在于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诸条件,并为此进行大量实验。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拉扎斯菲尔德是对后来的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这项研究对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但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学科的尊重。

第3题:

以下关于信息管理与传播学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有()。

A.传播学为社会信息的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B.传播学对信息交流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信息管理来说是具有促进与推动作用的

C.两者追求功能一致

D.信息对传播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 A、成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 B、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 C、具有把传播学创建为独立学科的意识
  • D、以“控制实验法”为基础研究传播学

正确答案:A,C

第5题:

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一、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关注本土的传播实践,是我国传播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二、加强传播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确立传播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和学术正当性;
三、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促进实证研究的发展;
四、强化对批判理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传播研究的视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传播批判理论;
五、加强我国传播学研究与国际传播学界的接轨和交流,走国际化的研究道路。

第6题:

传播学奠基人中,来自欧洲的学者有( )

A.卢因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拉扎斯菲尔德
E.霍夫兰

答案:A,D
解析:

第7题:

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施拉姆对传播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卢因,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卡尔.霍夫兰,韦尔伯.施拉姆。
施拉姆的主要贡献是:
他是集大成者——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他建立了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述,其中的《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最为著名。

第8题:

20世纪70年代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答案:A
解析:

第9题: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认为传播的功能是()。

  • A、检测环境
  • B、传承文化
  • C、社会整合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试述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状况


正确答案: 就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而言,实际上,早在50年代,传播学就传入了中国。1957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的《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了介绍“群体思想交通”的文章。近30年,传播学在中国的进展还算是迅速的,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著译:1978年下半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率先在内部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上开始译介有关传播学的文本。自那时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已出版有关译著、专著、教材约五十种,论文、译文则数以千计。
(2)会议: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倡议,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究会。此外,各地高校也开过一些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如1985年复旦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学科研讨会、1996年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传播学研讨会等。
(3)教学:1980年由复旦大学首先开设传播学课程,此后,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新闻院系和专业相继行动,普遍设置了这类课程。从1996年起,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新闻学由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并定名为新闻学与传播学。
(4)应用:1982年在北京首次开展了运用传播学“实行调查法”进行的受众调查;次年,在江苏、浙江两地又实施了同类调查。此后,全国各地的、各具特色的受众调查如星火燎原般地蓬勃开展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播学的理论建设和实际应用。总而言之,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具备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尤其重要的是,已拥有了一支潜力可观的研究队伍。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既认真借鉴外国经验,又扎实面向本国实际,不断地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大有作为。如此,让中国的传播学能创造出新颖、独到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构架,从而为世界传播学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