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杜威关于道德教育的论述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即“学校道德之三位一体”是()A、社会生活B、学法C、教材D、学校生活E、教法

题目

杜威关于道德教育的论述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即“学校道德之三位一体”是()

  • A、社会生活
  • B、学法
  • C、教材
  • D、学校生活
  • E、教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D,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道德的自律。( )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是自律道德。

第2题:

简述杜威的经验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杜威的经验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主要根源于他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儿童的社会化。他的这些主张,在德育上同样体现出来,所以,他提出了社会化的德育方式,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精神和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的结合点。具体来说,杜威的“在做中学”主张道德源于经验,只有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才具有道德意义,实施德育的方式应当是活动式的,而非灌输式的。

第3题: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A.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

B.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C.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D.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包括形势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B、自我修养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学校或培训单位的学习教育
C、岗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将要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的道德教育
D、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整个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始终

答案:A,B
解析: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3)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4)其他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其他教育主要有形势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自我修养是内在教育,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自身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

第5题:

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2009年7月1日联合下发( )明确了其德育目标、方向和内容。

A.《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B.《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C.《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D.《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正确答案:C
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2009年7月1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其德育目标、方向和内容。

第6题:

朱熹继承了儒家一贯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下列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两者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职业道德教育是外在的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修养是会计人员的内在要求

B.职业道德修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C.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一致

D.自我教育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下列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B.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离不开宣传教育

C.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影响活动

D.会计法制教育属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下列关于基金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B.岗位职业道德教育
C.基金业协会的自律
D.离岗道德教育

答案:D
解析:
基金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包括;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2.岗位职业道德教育:3.基金业协会的自律:4.树立基金职业道德典型

第10题:

论述皮噩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他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