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考试

()是农村的对称,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A、城B、市C、城市D、市政府

题目

()是农村的对称,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

  • A、城
  • B、市
  • C、城市
  • D、市政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并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城市和市都是以()等为基本要件,它们之间有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A、人口密度

B、人口质量

C、工商业发达程度

D、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


参考答案:ACD

第3题:

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的原则。

A、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B、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C、人口集中、交通便利

D、经济发达、人口集中、交通便利


参考答案:C

第4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设镇标准经历了三次变化,属于第二次变化的是( )。

A.不是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必须是聚居人口2000人以上,有相当数量的工商业居民,并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镇的建制
B.少数民族地区如有相当数量的工商业居民,聚居人口虽不及2000人,确有必要时,亦得设置镇的建制
C.总人口在20000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或总人口在
D.对原有设镇人口标准提高到2500人以上,而且具体化了总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比例,并取消了政治上的特殊条件

答案:D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设镇标准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二次是经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中,对原有设镇人口标准提高到2500人以上,而且具体化了总人口中的非农人口比例,并取消了政治上的特殊条件。AB两项是第一次变化;C项是第三次变化。

第5题:


A.城市非农业人口≥150万人的特别重要城市
B.城市非农业人口为50~150万人的重要城市
C.城市非农业人口为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
D.城市非农业人口≤20万人的一般城镇

答案:C
解析:

第6题: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并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7题:

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和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是( )。


正确答案:B
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和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

第8题:

超大城市指非农业人口在200万以上,特大城市指非农业人口()万至200万,中等城市指非农业人口在20万至()万内的城市。


参考答案:100;50

第9题:


A.城市非农业人口≥150万人的特别重要城市
B.城市非农业人口为50万~150万人的重要城市
C.城市非农业人口为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
D.城市非农业人口为≤20万人的一般城镇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失业人口就是指非农业人口中的无业人口。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