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

甲公司生产产品所需某种原料的需求量不稳定,为保障产品生产的原料供应,需要设置保险储备。确定合理保险储备量的判断依据是()。A、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差最大B、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和最小C、边际保险储备成本大于边际缺货成本D、边际保险储备成本小于边际缺货成本

题目

甲公司生产产品所需某种原料的需求量不稳定,为保障产品生产的原料供应,需要设置保险储备。确定合理保险储备量的判断依据是()。

  • A、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差最大
  • B、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和最小
  • C、边际保险储备成本大于边际缺货成本
  • D、边际保险储备成本小于边际缺货成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厂准备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生产每件产品所需的A、B两种原料数量,能获得的利润,以及工厂拥有的原料数量如下表:

根据该表,只要安排好生产计划,就能获得最大利润( )万元。

A.25

B.26

C.27

D.28


正确答案:C

第2题: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每吨甲产品要用A原料3吨、B原料2吨;生产每吨乙产品要用A原料1吨、B原料3吨。销售每吨甲产品可获得利润5万元,每吨乙产品可获得利润3万元,该企业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消耗A原料不超过13吨,B原料不超过18吨,那么该企业可获得最大利润是

A. 12万元 B. 20万元 C. 25万元 D. 27万元


正确答案:D

第3题:

()反映了各个产业的产品有多少作为原料的其他产业产品的生产所需要的


参考答案:中间需求率指标

第4题:

共用题干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需要某种原料。这种原料年需求量为14400吨,单价为3000元/吨,每单位原料年储存费用为该原料单价的11%,一次订购费用为2000元。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选项中可以采用与题目相同回收物流的物流方式的有()。
A:陶瓷工业的泥料
B:电厂排放的粉煤灰
C:废纸
D:金属加工碎屑

答案:A
解析:
准时制采购的策略包括:①减少供货商的数量;②小批量采购;③保证采购的质量;④合理选择供货方;⑤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
库存管理成本包括:①仓储成本,是指维持库存物料本身所需花费,包括存储成本、搬运和盘点成本、保险和税收以及库存物料由于变质、陈旧、损坏、丢失等造成损失及购置库存物料所占用资金的利息等;②订货成本,是指每次订购物料所需联系、谈判、运输、检验等费用;③机会成本,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由于库存不够带来的缺货损失,其二是物料本身占用一定资金,企业失去了将这些资金改作他用的机会,由此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最优经济订购批量只考虑保管费用和采购费用两个因素。
该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金属渣、块时可以用以废玻璃为代表的原厂复用物流系统加以回收处理。
选项A,采用的是原厂复用物流系统;选项B,采用的是联产供应物流系统;选项C、D使用的是收集集货物流系统。

第5题:

生产一件甲产品消耗4份原料A、2份原料B、3份原料C,可获得1.1万元利润;生产一件乙产品3份原料A、5份原料B,可获得1.3万元利润。现有40份原料A、38份原料B、15份原料C用于生产,问最多可获得多少万元利润?

A.10.2
B.12.0
C.12.2
D.12.8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最值优化类。
第二步,要使获利最多,则应让产品数尽可能的多。由题可知,生产甲、乙产品各一件时共需要7份A、7份B、3份C,已知总共有40份A、38份B、15份C,那么可以够甲、乙各生产5件,总利润为(1.1+1.3)×5=12(万元);此时原料还剩余5份A、3份B,由于每件乙产品的利润比甲高1.3-1.1=0.2(万元),所以可以少生产一件甲,而把相应原料来生产乙,即当甲产品生产4个、乙产品生产6个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12+0.2=12.2(万元)。

第6题:

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甲产品投产150件,原料单件消耗定额为10千克,乙产品投产100件,原料单件消耗定额为20千克。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2 800千克。原料计划单价为4元。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率为0.5%。

要求:

(1)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料费用。

(2)编制耗用原料的会计分录(在分录中列明产品名称和成本项目)。


正确答案:

(1)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料费用。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O×150=15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100=2000(千克)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2800/(1500+2000)=0.8
甲产品实际消耗量=0.8×1500=1200(千克)
乙产品实际消耗量=0.8×2000=1600(千克)
甲产品耗用原料计划成本=4×1200=4800(元)
乙产品耗用原料计划成本=4×1600=6400(元)
甲产品负担材料成本差异=4800×O.5%=24(元)
乙产品负担材料成本差异:6400×O.5%=32(元)
(2)编制耗用原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4800
            —乙产品(直接材料)    6400
   贷:原材料    11200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24
            —乙产品(直接材料)    32
   贷:材料成本差异    56

第7题:

东方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料单件消耗定额为20千克,乙产品投产200件,原料单件消耗定额为5千克。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2 700千克。原料计划单价为3元。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

要求:

(1)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料费用。

(2)编制耗用原料的会计分录(在分录中列明产品名称和成本项目)。


正确答案:
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料费用。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20× 100=2 0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5×200=1 000(千克)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2 700/(2 000+1 000)=O.9
甲产品实际消耗量=O.9×2 000=1 800(千克)
乙产品实际消耗量=O.9×1 000=900(千克)
甲产品耗用原料计划成本=3×1 800=5 400(元) 
乙产品耗用原料计划成本=3×900=2 700(元) 
甲产品负担材料成本差异=5 400×(—1%)=—54(元) 
乙产品负担材料成本差异=2 700×(—1%)=—27(元) 
(2)编制耗用原料的会计分录(在分录中列明产品名称和成本项目)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5 400 
      ——乙产品(直接材料) 2 700 
  贷:原材料8 1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81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54 
        ——乙产品(直接材料) 27 

第8题: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需要某种原料。这种原料年需求量为14400吨,单价为3000元/吨,每单位原料年储存费用为该原料单价的11%,一次订购费用为2000元。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96~100 题

第 96 题 若该工厂采用准时制采购,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

A.大批量采购

B.保证采购的质量

C.合理选择销货方

D.增加供应商的数量


正确答案:B
准时制采购的策略包括:(1)减少供货商的数量;(2)小批量采购;(3)保证采购的质量;(4)合理选择供货方;(5)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故选B。

第9题:

(2015年)甲公司生产产品所需某种原料的需求量不稳定,为保障产品生产的原料供应,需要设置保险储备。确定合理保险储备量的判断依据是()。

A.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差最大
B.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和最小
C.边际保险储备成本大于边际缺货成本
D.边际保险储备成本小于边际缺货成本

答案:B
解析:
合理的保险储备量是使缺货或供应中断形成的损失与储备成本之和最小,所以选项B是答案。

第10题:

共用题干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需要某种原料。这种原料年需求量为14400吨,单价为3000元/吨,每单位原料年储存费用为该原料单价的11%,一次订购费用为2000元。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将原料储存后,应考虑的库存管理成本有()。
A:安全
B:周转
C:机会
D:订货

答案:C,D
解析:
准时制采购的策略包括:①减少供货商的数量;②小批量采购;③保证采购的质量;④合理选择供货方;⑤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
库存管理成本包括:①仓储成本,是指维持库存物料本身所需花费,包括存储成本、搬运和盘点成本、保险和税收以及库存物料由于变质、陈旧、损坏、丢失等造成损失及购置库存物料所占用资金的利息等;②订货成本,是指每次订购物料所需联系、谈判、运输、检验等费用;③机会成本,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由于库存不够带来的缺货损失,其二是物料本身占用一定资金,企业失去了将这些资金改作他用的机会,由此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最优经济订购批量只考虑保管费用和采购费用两个因素。
该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金属渣、块时可以用以废玻璃为代表的原厂复用物流系统加以回收处理。
选项A,采用的是原厂复用物流系统;选项B,采用的是联产供应物流系统;选项C、D使用的是收集集货物流系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