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税务师

根据民法基本理论,下列关于民事义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以同义务主体发生分离的义务是专属义务B、由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协商确定的义务是约定义务C、以特定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是消极义务D、在两个相关联的义务中,能够独立存在的义务是主义务

题目

根据民法基本理论,下列关于民事义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以同义务主体发生分离的义务是专属义务
  • B、由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协商确定的义务是约定义务
  • C、以特定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是消极义务
  • D、在两个相关联的义务中,能够独立存在的义务是主义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民法通则及相关规定,下列关于法人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B.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C.企业法人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D.法人以它的法定代表人住所地为住所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关于民事审判程序与民事执行程序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民事审判程序是确认民事权利义务的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是实现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

B.法院对案件裁定进行再审时,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C.民事审判程序是民事执行程序的前提

D.民事执行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的继续


正确答案:BCD

第3题:

根据《民法通则》,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B.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C.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无效


正确答案:D
解析:显失公平的行为被撤销才是无效的,而不是自始至终无效,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第4题:

根据民法基本理论,下列关于民事义务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A.民事义务具有强制性和限定性
B.以特定作为为内容的义务是积极义务
C.可由义务主体之外的人履行的义务是非专属义务
D.交付工作成果的义务是消极义务
E.基于人身信任关系而发生的承揽义务是法定义务

答案:D,E
解析:
本题考核民事义务。交付工作成果的义务是积极义务。所以选项D表述错误。基于人身信任关系而发生的承揽义务是专属义务。所以选项E表述错误。

第5题:

根据民法基本理论,下列关于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以意思能力为基础
B.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的
C.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D.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所以选项A、B错误。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所以选项D错误。

第6题:

关于告知义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B
告知义务是指投保方应将其已知或应知的与风险和标的有关的实质性重要事实向保险人作口头或书面的申报。B项中情况发生时,依据告知义务定义,应由被保险人及时通知保险人。

第7题: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

A.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B.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是受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D.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答案:B
解析: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因此,选项B不全面。

第8题:

关于保险民事法律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针对的是保险合同当事人或关系人

B、按照刑法规定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C、按照民法规定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D、针对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或者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行为


正确答案:B

第9题:

关于民事审判程序与民事执行程序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民事审判程序是确认民事权利义务的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是实现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
B:法院对案件裁定进行再审时,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C:民事审判程序是民事执行程序的前提
D:民事执行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的继续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执行与审判的关系【详解】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其解决民事争议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受理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理,从而确认民事权利,这是审判程序;第二阶段是实现民事权利的程序,也就是说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确定以后,再由法院作为国家执行机关对拒绝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采取执行措施,进而使债权人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因此,虽然立法与理论研究以及实践都把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作为重点,但执行程序对于保证解决民事争议,保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有自己独有的诉讼价值和诉讼地位。民事执行程序与民事审判程序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民事执行程序与民事审判程序的区别在于,它是相对独立于民事审判程序中的一种诉讼程序,表现为:(1)二者的宗旨不同,审判程序着重通过精密、周全的审理和判决确认当事人的权利存在与否,强调司法公正的实现。而执行程序是实现已确定的当事人的权利,重点是强调迅速实现结果,以实现诉讼效率和效益;(2)二者在诉讼程序中的地位不同,审判程序是诉讼程序中的必经程序。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民事案件都要经过民事审判这一程序,而民事执行程序并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也只有当诉讼当事人不自动履行具有给付内容的裁判的时候才会发生执行问题,才有可能启动执行程序的发生;(3)二者适用的根据不同,民事执行的根据主要是民事审判程序产生的判决、裁决、调解书和支付令,但其他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成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执行根据,主要有没收财产的刑事判决、罚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依法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等;(4)二者的实施机构不同。在我国民事审判权和民事执行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但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的审判部门进行,而执行权由人民法院的专门执行部门行使。据此可知,A项说法正确,不应选。民事审判程序并非一定是民事执行程序的前提,如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就没有经过审判程序,但其可以进入执行程序,故C项说法错误,应选。同样的道理,民事执行程序并非民事审判程序的继续,其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与审判程序有诸多不同,故D项说法错误,应选。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206条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故法院对案件裁定进行再审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而不是裁定终结执行,故B项说法错误,应选。本题正确答案为BCD。【陷阱】不少人认为审判程序是执行程序的前提,而执行程序是审判程序的继续,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不少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之前一般都要经过审判程序,但亦有一些案件无须审判程序而可以直接进入执行程序,如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就可以未经审判程序而直接进入执行程序。所以说审判程序是执行程序的前提过于绝对了。反之,执行程序亦并非审判程序的继续,不仅是因为执行程序独立于审判程序,且与审判程序存在重大区别,还因为一些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并未经过审判程序,故不能说执行程序是审判程月的继续。对于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10题:

根据民法基本理论,下列关于民法特征和基本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民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律
B.民法是权利法,主要是任意性规范
C.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事主体的内在要求
D.诚信原则体现了道德规范的法律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民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事主体的外在要求,而诚信原则是对民事主体的内在要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