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混凝土桩制作安全控制要点之一是:加工成型的钢筋笼、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应水平放置,码放高度不得超过();码放层数不宜超过()。A、1.5m;2层B、2m;3层C、2.2m;3层D、3.0m;4层

题目

混凝土桩制作安全控制要点之一是:加工成型的钢筋笼、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应水平放置,码放高度不得超过();码放层数不宜超过()。

  • A、1.5m;2层
  • B、2m;3层
  • C、2.2m;3层
  • D、3.0m;4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钻孔桩钢筋笼与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错误的有()。

A、 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
B、 钢筋笼放入泥浆后5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C、 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宜大45mm
D、 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
E、 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答案:B,C
解析:
2018新教材P46页中间靠下。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防止变形。灌注桩采用的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宜大于40mm.。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当气温低于0℃以下时,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第2题:

结构材料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包括()。

A、推广使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
B、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C、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D、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
E、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

答案:B,C,D,E
解析:
2018新教材P190。结构材料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是:(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6)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第3题:

采用钻孔、灌注混凝土、设置钢筋笼而成型的桩就是后注浆灌注桩。()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4.4,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沿横向分段配置不同钢筋数量时,钢筋笼制作和安放时应采取控制非通长钢筋竖向定位的措施。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加工成型的基桩钢筋笼水平码放层数不宜超过( )层。


A.3

B.4

C.5

D.6

答案:A
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为桩基施工安全措施。
加工成型的钢筋笼、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应水平放置。码放高度不得超过2m,码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

第6题:

钢筋施工包括()等内容。

A、 钢筋验收
B、 钢筋下料
C、 钢筋加工
D、 钢筋连接
E、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与安装

答案:C,D,E
解析:
2018新教材P28,钢筋施工包括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和安装等内容。

第7题:

混凝土桩制作时,加工成型的钢筋笼、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应水平放置,码放层数不宜超过( )层。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桩基施工安全措施。加工成型的钢筋笼、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应水平放置。码放高度不得超过2m,码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教材P430。

第8题:

混凝土桩制作安全控制要点之一是:加工成型的钢筋笼、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应水平放置,码放高度不得超过( );码放层数不宜超过( )层。
A、1.5m:2
B、2m;3
C、2.2m;3
D、3.0m;4


答案:B
解析:
加工成型的钢筋笼、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应水平放置,码放高度不得超过2m;码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参见教材P273。

第9题:

(2016年真题)加工成型的基桩钢筋笼水平码放层数不宜超过( )层.

A.3
B.4
C.5
D.6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桩基施工安全措施。加工好的钢筋笼应水平放置,堆放场地平整、坚实。码放高度不得超过2m,码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P284

第10题:

以下哪些过程为特殊过程:()

  • A、预应力张拉
  • B、防水板安装焊接
  • C、水下混凝土施工
  • D、钢筋笼制作
  • E、工字钢加工

正确答案: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