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时,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对纵、横缝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产生( )A、断板B、反射裂缝C、错台D、唧泥

题目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时,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对纵、横缝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产生( )

  • A、断板
  • B、反射裂缝
  • C、错台
  • D、唧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旧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若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局部脱空,加铺前需对基底进行处理,以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整体刚性。常用基底处理方法有()等。

A、换填基底材料
B、填充密封膏
C、局部修补
D、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
E、采用微表处工艺

答案:A,D
解析:
2020/2019教材P40
(三)(1)为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整体刚性,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必须对脱空和路面板局部破裂处的基底进行处理,并对破损的路面板进行修复。基底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换填基底材料;另一种是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

第2题:

下列属于加铺沥青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预防措施的是()。

A、使用沥青密封膏处理旧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
B、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
C、采取土工织物处理技术措施
D、将板体整块凿除重新浇筑,采用局部修补的方法
E、对脱空和路面板局部破裂处的基底进行处理,并对破损的路面板进行修复

答案:B,C
解析:
2020/2019教材P40
(一)(1).水平变形反射裂缝的产生原因是旧水泥混凝土路板上存在接缝和裂缝,如果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在温度变化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沿着接缝和裂缝处伸缩,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伸缩变形与其不一致时,就会在这些部位开裂,这就是产生反射裂缝的机理。(2).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3).采取土工织物处理技术措施也可以预防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

第3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时,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对纵、横缝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产生 ( )
A.断板 B.反射裂缝
C.错台 D.唧泥


答案:B
解析:
对纵横缝清缝,清除缝内原有的填充物和杂物,再用手持式注射枪进行沥青灌缝,然后用改性沥青油毡等村料贴缝,有必要时再加铺一层特殊沥青材料的过渡层。其目的是防止产生反射裂缝。引起反射裂缝的外部因素主要是行车载荷和环境变化、温度梯度。

第4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需检查评定。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必须喷洒透层沥青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预防水平变形反射裂缝发生,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A、处理好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
B、加铺层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
C、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D、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
E、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撒布透层油

答案:A,B,C
解析:
2020/2019教材P40
(一)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预防措施:(1)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必须处理好反射裂缝,尽可能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的出现。(2)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3)采用土工织物预防反射裂缝的方法参见1K411033条。

第7题:

当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率较低、接缝传荷能力良好,且路面纵、横坡基本符合要求等时,可选用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不必检查弯沉。( )


答案:对
解析: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需进行检查评定。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平整度可按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

第9题: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路面做哪些处理?


正确答案: 1)对原混凝土路面应作弯沉试验,符合设计要求,经表面处理后,可作基层使用。
2)对原混凝土路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应填充处理。
3)对局部破损的原混凝土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
4)对混凝土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应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

第10题: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普通混凝土路面比较,不必检测()。

  • A、强度
  • B、厚度
  • C、平整度
  • D、抗滑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