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1)根据背景材料,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2)根据背景材料,隧道塌方后的治理应该如何进行?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题目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根据背景材料,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2)根据背景材料,隧道塌方后的治理应该如何进行?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隧道长度为3000m的称为长隧道。()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1.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长28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泥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新奥法施工的程序进行施工,并对锚喷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了:①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查;②喷层与围岩粘结情况的检查;③喷层厚度检查。
2.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分部开挖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2)根据背景材料,分部开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对锚喷支护的质量的检查,除背景材料中提到的以外,还要做哪些检查?


答案:
解析:
(1)分部开挖法的优缺点:
① 分部开挖因减少了每个坑道的跨度(宽度),能显著增强坑道围岩的相对稳定性,且易于进行局部支护,因此它主要适用于围岩软弱破碎严重的隧道或设计断面较大的隧道。分部开挖由于作业面较多,各工序相互干扰较大,且增加了对围岩的扰动次数,若采用钻爆掘进,则更不利于围岩的稳定,施工组织和管理的难度亦较大。
② 导坑超前开挖,有利于提前探明地质情况,并予以及时处理。但若采用的导坑断面过小,则施工速度就较慢。
(2)分部开挖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因工作面较多,相互干扰大,应注意组织协调,实行统一指挥。
② 由于多次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大,不利于围岩的稳定,应特别注意加强对爆破开挖的控制。
③ 应尽量创造条件,减少分部次数,尽可能争取用大断面开挖。
④ 凡下部开挖,尤其是边帮部位开挖时应注意上部支护或衬砌的稳定,减少对上部围岩及支护、衬砌的扰动和破坏。
(3)锚喷支护的质量还要做如下检查:
① 当发现锚喷混凝土表面有裂缝、脱落、露筋、渗透漏水等情况时,应予修补,凿除喷层重喷或进行整治。
② 锚杆安设后每300 根至少选择3 根作为1 组进行抗拔力试验,围岩条件或原材料变更时另作1 组。同组锚杆28d 的抗拔力平均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每根锚杆的抗拔力最低值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0%。

第3题:

中长隧道是指隧长()m以上至3000m。

A.1000

B.500

C.300

D.100


参考答案:B

第4题: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推荐线路部分路段穿越风景名胜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该项目应优先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是( )

A.调整线路走向,避让风景名胜区

B.采用全隧遒方式穿越风景名胜区

C.采用高架方式穿越风景名胜区区

D.调整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8. 1.1应按照遁让(A 正确)、减缝、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在功能。

第5题:

某公路隧道长24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泥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台阶法开挖,复合式衬砌,夹层防水层设计为塑料防水板。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导致该段两次冒顶、塌方。隧道施工采用风管式通风。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山岭隧道的洞口施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根据背景材料,采用台阶开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根据背景材料,风管式通风有何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洞口施工时应该注意:
1)隧道洞口各项工程应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隧道引道范围内的桥梁墩台、涵管、下挡墙等工程的施工应与弃渣相协调,尽早完成。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
2)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连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如系接长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成的拱墙连接良好。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2)台阶开挖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台阶长度要适当。按台阶长短可分为长台阶、短台阶、微台阶(超短台阶)3种。
2)解决好上、下半断面作业的相互干扰问题。
3)下部开挖时,应注意上部的稳定。
(3)风管式通风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布置灵活,易于拆装,故为一般隧道施工采用。但由于管路的增长及管道的接头或多或少有漏风,若不保证接头的质量就会造成因风管过长而达不到要求的风量。

第6题:

某公路山岭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该围岩的初步分级应该是( )级。

A.Ⅱ
B.Ⅲ
C.Ⅳ
D.Ⅴ

答案:A
解析:
2020版教材P227/2019版教材P221
表1B414011Ⅱ:坚硬岩(Rb>30MPa),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较坚硬岩,岩体完整,块状整体结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550-451.

第7题: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2)根据背景材料,隧道塌方后的治理应该如何进行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答案:
解析:
(1)在处理塌方前,应详细调查其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其诱发原因和塌方类型,据此确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隧后的治理:
1)隧道塌方隧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
2)塌方规模较小时,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并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3)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完全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4)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5)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6)塌方地段应该做好防排水工作。
(3)隧道施工时,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湿式凿岩标准化;
2)机械通风正常化;
3)喷雾洒水正规化;
4)个人防护普遍化。

第8题:

隧长在500m以上至3000m的隧道称为()。

A.特长隧道

B.长隧道

C.中长隧道

D.短隧道


参考答案:C

第9题:

某隧道长度为3000m,按长度进行分类属于( )。

A.特长隧道
B.长隧道
C.中隧道
D.短隧道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隧道的分类。隧道长度大于1000m、小于等于3000m的为长隧道。

第10题:

某公路山岭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该围岩的初步分级应该是()级。

A、Ⅱ
B、Ⅲ
C、Ⅳ
D、V

答案:A
解析:
Ⅱ级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