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

详勘对于有可能影响地基稳定的溶洞地区,勘探孔应深入洞底岩面下深度为:()A、不小于2mB、3~5mC、0.5~1.0m

题目

详勘对于有可能影响地基稳定的溶洞地区,勘探孔应深入洞底岩面下深度为:()

  • A、不小于2m
  • B、3~5m
  • C、0.5~1.0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各项是关于建筑边坡勘察范围及勘探孔深度要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
A.建筑边坡的勘察范围应包括不小于1.5倍岩质边坡高度及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B.建筑边坡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0m
C.建筑边坡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 1.0m
D.建筑边坡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可取控制性孔深的4/5


答案:A,B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3.0m。

第2题:

铁路工程在黄土地区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勘探深度及取样应满足地基稳定性评价的需要
B.应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
C.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勘探深度应至全部湿陷性土层底面
D.黄土隧道勘探孔宜布置在中心线两侧5~7m处,孔深应至路基面以下3m

答案:A,B,D
解析:
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范》(TB 10038—2001)3.4.1条、3.4.3条。

第3题:

溶洞和土洞地基稳定性必须考虑( )问题。

A. 构造运动对溶洞或土洞的影响

B. 溶洞和土洞分布密度和发育情况

C. 溶洞或土洞的埋深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D. 抽水对土洞和溶洞顶板的影响


正确答案:BCD

第4题:

边坡工程的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

  • A、1~3m
  • B、2~5m
  • C、3~8m
  • D、5~10m

正确答案:B

第5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下述关于岩溶与土洞对天然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论述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基础位于微风化硬质岩石表面时,对于宽度小于lm的竖向溶蚀裂隙和落水洞近旁地段,可不考虑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当在岩体中存在倾斜软弱结构面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B)岩溶地区,当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三倍独立基础底宽,或大于六倍条形基础底宽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C)微风化硬质岩石中,基础底面以下洞体顶板厚度接近或大于洞跨,可不考虑溶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D)基础底面以下洞体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其承载力超过150kPa,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时,可不考虑溶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6.5.3条,A正确;
6.5.2条:在岩溶地区,当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三倍独立基础底宽,或大于六倍条形基础底宽,且在使用期间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B不正确;
6.5.4条第3款,C正确;
6.5.4条第1款,D正确。

第6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关于桩基勘探孔孔深的确定与测试中,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A. 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B. 嵌岩桩的勘探孔钻至预计嵌岩面
C. 在预计勘探孔深度遇到稳定坚实岩土时,孔深可适当减少
D. 有多种桩长方案对比时,应能满足最长桩方案

答案:B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9.4条规定,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②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③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在预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坚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
④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
⑤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

第7题: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1998),下列关于崩塌和岩堆详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向勘探线沿工程轴线方向布置,勘探点间距不大于25m
B.勘探深度一般在基础底面或开挖最低点以下3m
C.应尽量利用附近的露头或初勘时的勘探资料
D.勘探以钻探为主,辅以物探验证


答案:B,C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064—1998)第7. 3. 2条,纵向勘探线沿工程轴线方向布置。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20m,勘探深度一般在基础底面或开挖最低点以下3m,如遇软弱夹层,应穿透软弱夹层以下3m,尽量利用附近的露头或初勘时的勘探资料,勘探以物探为主,但轴线方向上至少有一个代表性勘探点为挖探孔或钻探孔。

第8题:

土质地基详细勘察,对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

A.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B.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且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5倍
C.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D.应根据基底压力和基础宽度查表确定

答案:A,C
解析:

第9题:

铁路工程在黄土地区应遵循下列()原则。()

  • A、应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
  • B、勘探深度及取样应满足地基稳定性评价的需要
  • C、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勘探深度应至全部湿陷性土层底面
  • D、黄土隧道勘探孔宜布置在中心线两侧5~7m处,孔深应至路基面以下3m

正确答案:B,D

第10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下述关于岩溶与土洞对天然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论述中,何项是正确的?()

  • A、基础位于微风化硬质岩石表面时,对于宽度小于1m的竖向溶蚀裂隙和落水洞近旁地段,可不考虑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当在岩体中存在倾斜软弱结构面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 B、岩溶地区,当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三倍独立基础底宽,或大于六倍条形基础底宽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 C、微风化硬质岩石中,基础底面以下洞体顶板厚度接近或大于洞跨,可不考虑溶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 D、基础底面以下洞体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其承载力超过150kPa,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时,可不考虑溶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