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为应以()为准。A、土层的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B、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C、土层的剪切波速和抗震设防类别D、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抗震设防类别

题目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为应以()为准。

  • A、土层的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 B、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 C、土层的剪切波速和抗震设防类别
  • D、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抗震设防类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关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与地震烈度有关
B、与震中距无关
C、与拟建场地所处的抗震地段类别有关
D、与建筑所在地的场地类别无关

答案:A,C
解析:
AD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B项,设计地震分组可更好地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同样烈度、同样场地条件的反应谱形状随着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等变化,可见地震影响系数与震中距有关;C项,根据第4.1.8条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及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第2题: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关于场地类别的叙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场地类别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B、场地类别的划分要依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层软硬程度这两个因素
C、场地挖填方施工不会改变建筑场地类别
D、已知各地基土层的层底深度和剪切波速就可以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6条规定,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见题63表)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和Ⅰ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见题63表)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



场地挖填方施工,会改变覆盖层厚度,因而会改变建筑场地类别。

第3题: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为Ⅰ、Ⅱ、Ⅲ、Ⅳ类
B.设计地震分为第一、二、三组
C.依据震源的远近,分为设计远震与设计近震
D.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取决于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答案:C
解析:

第4题:

试问,建筑的场地类别为下列何项?
(A)I类场地
(B)II类场地
(C)Ⅲ类场地
(D)IV类场地


答案:B
解析:
(B)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第4.1.4条,覆盖层厚度为15.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第4.1.5条及第4.1.6条,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

由于覆盖层厚度为3-50m,故判别为II类场地。

第5题:

某建筑场地土层分布如下表示,所拟建8层建筑,高25m,根据《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 2001),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现无实测剪切波速,该建筑诙建场地的类别划分可根据经验按下列哪一选项考虑?


答案:B
解析:
①根据岩土名称及性状,深度60m以内不可能有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故覆盖层厚度应取60m
②在计算深度20m范围内的土层应属于中软土,等效剪切波速介于140-250m/s之间
③场地类別可划分为Ⅲ类。

第6题:

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
A.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 B.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
C..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D.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答案:D
解析:
.《建筑抗震规范》5.1.4.2表可知,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是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的。

第7题:

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主要反映了下列()的影响。
A .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 B .地震设防烈度
C .震中距远近 D .建筑场地类别


答案:A,C
解析:

第8题:

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主要反映了( )的影响。
A.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 B.地震设防烈度
C.震中距远近 D.建筑场地类别


答案:A,C
解析:
为了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分为三组,即为原规范中的设计近震(建筑物所在地遭受的地震影响来自本设防烈度或比该地区设防烈度大一度地区的地震)和设计远震(建筑物所在地遭受的地震影响来自本设防烈度比该地区设防烈度大两度或两度以上地区的地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分为三组,它在《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基础上略作调整,该规范并在附录A规定了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的设计地震分组。

第9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
B.城市总体规划应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
C.区域国土规划应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
D.城市总体规划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

答案:B
解析:
B项,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基础,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等为依据。A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C项,城镇体系规划应以区域国土规划为指导。D项,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

第10题:

与多层建筑地震作用有关的因素,下列哪项正确且全面?( )Ⅰ.抗震设防类别 Ⅱ.建筑场地类别Ⅲ.楼面活荷载 Ⅳ.结构体系Ⅴ.风荷载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Ⅰ、Ⅱ、Ⅲ、Ⅳ
D.Ⅰ、Ⅱ、Ⅳ、Ⅴ

答案:C
解析:
地震作用,指由地运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楼面活荷载可以等效为楼面的质量,故对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有关,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