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

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等于()。A、桩体与桩间土所受的剪力之比B、桩体与桩间土所承担的荷载之比C、桩体与桩间土应分担的荷载之比D、桩体与桩间土应力之比

题目

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等于()。

  • A、桩体与桩间土所受的剪力之比
  • B、桩体与桩间土所承担的荷载之比
  • C、桩体与桩间土应分担的荷载之比
  • D、桩体与桩间土应力之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对搅拌桩复合地基,初步设计采用的桩土应力比取以下哪个数值较合适?
(A) 3 (B) 10 (C) 30 (D) 50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在松砂地基中,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中的碎石垫展其主要作用可用下列选项中哪些来说明()
A.沟成水平排水通道,加速排水固结 B.降低碎石桩桩体中竖向应力C.降低桩间土层中竖向应力 D.减少桩土应力比


答案:B,D
解析:
BD。《建筑地基处理规范》7.2.5条文说明,碎石垫层起水平排水的作用,有利于施工后土层能加快固结,更大的作用在碎石桩顶采用碎石垫层可以起到明显的应力扩散作用,降低碎石桩和桩周土的附加应力,增大桩间土的附加应力,减少桩土应力比,减少碎石桩侧向变形,从而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注:依据《地基处理手册》P234可知,砂石桩类复合地基中,褥垫层的主要作用为: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例;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此时,因砂土和桩体本身的透水性较好,其垫层的排水作用不再是其主要作用。因此,A针对本题的主要作用说法欠妥。

第3题:

已知复合地基中桩的面积置换率为0.15,桩土应力比为5。复合地基承受的上部荷载为P(kN),其中由桩间土承受的荷载大小为(  )。

A、0.47P
B、0.53P
C、0.09P
D、0.10P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地基承载力计算;
土承受的荷载为土的受力面积与总有效受力面积之比乘以外荷载的大小,由于桩土应力比为5,即桩的有效面积为:5×0.15=0.75,土的有效面积为:1-0.15=0.85,则土所承受的荷载为:

第4题:

简述复合地基参数(桩土应力比,面积置换率,等效影响圆直径)的物理意义?


正确答案: (1)桩土应力比n。复合地基竖向荷载中,作用于桩顶应力与作用于桩间土应力之比称为桩土应力比。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不是常数,当荷载小于某一定值Qo时,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当荷载大于某一定值Qo时,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增大而减少;荷载为某一定值Qo时,桩土应力比达到峰值。
(2)面积置换率m。复合地基中桩体所占据的面积与桩土总面积之比称为平均面积置换率。面积置换率反映了复合地基中桩体的面积分布密度。面积置换率的采用,必须考虑复合地基中竖向增强体与土体的协调作用,不是面积置换率愈高愈好。
(3)等效影响圆直径d。是指复合地基中与加固单元体(一根桩及桩周加固土体)面积相等的圆面积的直径,是确定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的重要参数。

第5题:

地质条件相同,复合地基的增强体分别采用①CFG桩、②水泥土搅拌桩、③碎石桩,当增强体的承载力正常发挥时,三种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之间为哪种关系?(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桩土应力比是指对一复合土体单元,在荷载作用下,桩顶应力和桩间土表面应力之比为桩土应力比。砂石类桩、半刚性桩(如水泥土桩)、刚性桩(如钢筋混凝土桩、CFG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是不同的。砂石类桩受荷后发生侧向膨胀变形,桩间土和桩体始终能保持共同承担荷载,可以自然形成复合地基的工作模式;而刚性桩桩身变形量很小,随着桩间土的固结变形增长,桩间土分担的荷载越来越小,以至于最终由刚性桩承担全部荷载,因此需要设置褥垫层以形成复合地基;半刚性桩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第6题:

在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对揽拌桩复合地基,初步设计采用的桩土应力比取以下哪个数值较合适?( )
A. 3 B. 10 C. 30 D. 5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条文说明第13. 2. 10条,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范围为2?5,大多为3?4。

第7题:

刚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随着荷载增大的变化规律符合下述哪一条?(  )

A、增大
B、减小
C、没有规律
D、不变

答案:A
解析:
路堤、堤坝等构成的复合地基,将其等义为柔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这类复合地基在受力后的变形和强度性状与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未松直干将桩土应力比随荷载水平的变化分布归纳为5大类型,如题图中的Ⅰ~V型,并以为Ⅰ型最为常见,Ⅱ型次之。国内也有资料揭示,Ⅰ型主要为树根桩等刚性桩的表现形式,Ⅲ型主要为柔性桩(水泥土桩,石灰桩等)的表现形式。

第8题:

已知复合地基中桩的面积置换率为0.15,桩土应力比为5,基础底面压力为p(kPa),其中桩间土的应力为(  )。

A.3.13p
B.0.63p
C.0.47p
D.0.53p

答案:D
解析:
设基础面积为A,由复合地基中桩的面积置换率为0.15可知,桩面积为0.15A。由桩土应力比为5可知,若桩承载力为5f,则桩间土体承载力为f,故桩间土的应力为:p×0.85Af/(0.85Af+0.15A×5f)=0.53p。

第9题:

某黏性土场地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按三角形布桩,桩径为1.2m,桩土应力比n=3,地基土承载力为100kPa,压缩模量为4MPa,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60k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计算。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为()。

  • A、5.4MPa
  • B、6.4MPa
  • C、7.4MPa
  • D、8.4MPa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阐述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分布特点及桩土荷载分担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基地反力呈马鞍形分布;
2)附加应力分布不均匀,但仍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明显衰减的特性;
3)在承受由基础传递的均部荷载时,桩体由于刚度较大而具有比桩间土较大的应力。
影响因素:它与荷载水平、桩土模量比、桩土面积置换率、原地基土强度、桩长、固结时间、垫层情况有关。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