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三类人员

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IV级围岩不得大于()。A、90mB、100mC、110mD、120m

题目

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IV级围岩不得大于()。

  • A、90m
  • B、100m
  • C、110m
  • D、120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作。特殊条件下(如松散堆积体、浅埋地段)的二次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施作并采用加强措施。


本题答案:基本

第2题:

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Ⅴ级及以上围岩不得大于( )m。

A.40
B.50
C.70
D.90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模筑混凝土衬砌及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Ⅴ级及以上围岩不得大于70m。参见教材P238。

第3题:

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m。

A、120

B、100

C、90

D、70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

A、隧道周边收敛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B、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C、拱顶下沉、净空收敛速率小于0.5mm/d
D、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答案:A,B,D
解析: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只对隧道位移相对值做了量化规定,没有对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进行量化。

第5题:

关于隧道防水设施施工监理事项,铺设塑料防水板应在初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和在二次衬砌灌注前进行。施作点距爆破面应大于( )m,距灌注二次衬砌处应大于20m。

A.100
B.120
C.150
D.200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隧道洞内防排水。关于隧道防水设施施工监理事项,铺设塑料防水板应在初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和在二次衬砌灌注前进行。施作点距爆破面应大于150m,距灌注二次衬砌处应大于20m。

第6题:

隧道施工衬砌的安全技术中,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 )m。

A.60
B.70
C.80
D.90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244/2019版教材P238
隧道施工衬砌的安全技术中,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级及以上围岩不得大于70m。

第7题:

关于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的说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


A.V级及以上软弱围岩隧道的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0m

B.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Ⅲ级围岩不得超过90m

C.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超过50m

D.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V级以上围岩不得超过40m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的要求如下: (1)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Ⅲ级围岩不得超过90m,Ⅳ级围岩不得超过50m,V级及以上围岩不得超过40m。
(2)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级及以上围岩不得大于70m。

第8题:

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m。III级围岩不得大于()m(大西公司隧道施工管理办法(大西铁工管【2016】44号)第11条)。


参考答案:90,70,120

第9题:

下列关于安全步距说法错误的是( ) 。

A.安全步距主要由隧道围岩级别决定
B.Ⅴ级围岩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40m
C.Ⅴ级围岩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得大于70m
D.隧道安全步距是指隧道仰拱到二次衬砌的安全距离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隧道衬砌施工时,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要求中,Ⅳ级围岩不得大于(  )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  )m。

A.100.60
B.100,70
C.90,60
D.90,70

答案: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