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员

试述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题目

试述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有抗震设计的多层砖砌体房屋,关于其构造柱的构造要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构造柱最小截面需240mm×240mm及以上
B.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C.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
D.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3.2条。

第2题:

以下有关抗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房构造柱设置的措施,哪一条不符合规范要求?( )

A.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
B.施工时应先浇构造柱再砌墙
C.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一般采用4φ12
D.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答案:B
解析:
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应分层按下列顺序进行施工: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浇灌混凝土柱。

第3题:

对于砖混结构的构造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造柱是抗震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B.构造柱不需要单独设计计算

C.构造柱与框架柱设计原则相同

D.构造柱应该与墙体有可靠的连接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构造柱的构造要求和作用。


正确答案: 多层普通砖、多孑L砖房屋构造柱的构造要求如下: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Xl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抗震设防烈度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构造柱的作用:构造柱可以加强房屋抗垂直地震力和提高抗水平地震力的能力,加强纵横墙的连接,也可以加强墙体的抗剪、抗弯能力和延性。由于构造柱与圈梁连结成封闭环形,可以有效地防止墙体拉裂,并可以约束墙面裂缝的开展。还可以有效地约束因温差而造成的水平裂缝的发生。

第5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P型多孔砖多层砌体结构住宅,按抗震构造措施要求设置构造柱,试指出以下关于构造柱的几种主张中何项不妥?
(A)宽度大于2.1m的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
(B)8度区横墙较少的房屋超过5层时,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4?14
(C)构造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构造柱的箍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D)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当遇有地下管沟时,可锚入小于管沟埋深的基础圈内


答案:D
解析:
(D)解答:根据《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 137—2001)第5.3节相关条文,知(D)不妥。

第6题:

砌体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满足以下( )要求。Ⅰ.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截面不应小于240mmx180mmⅢ,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Ⅳ.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先浇柱后砌墙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Ⅱ、Ⅳ

答案:C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3.2条。

第7题:

以下关于抗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房构造柱设置的做法中哪一条不符合规定要求?( )

A.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
B.必须先浇筑构造柱,后砌墙
C.构造柱内一般用4φ12竖向钢筋
D.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答案:B
解析:
B项,根据构造柱的施工要求,构造柱施工时,应先放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再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这样做的好处是结合牢固,节省模板。

第8题:

下列关于构造柱的说法,哪种是不正确的(  )

A. 构造柱必须先砌墙后浇柱
B. 构造柱应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C. 构造柱必须单独设基础
D. 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240mm×180mm

答案:C
解析: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2.1.14条规定,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故A项正确。第10.2.5条规定,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为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故D项正确。第10.4.11条规定,过渡层应在底部框架柱、抗震墙边框柱、砌体抗震墙的构造柱或芯柱所对应处设置构造柱或芯柱,并宜上下贯通,故B项正确。构造柱是对墙体的一种加强措施,也可以说是墙体的一部分,是为了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变形能力,在房屋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不是承重受力构件,所以构造柱不单独设置柱基或扩大基础面积,故C项错误。

第9题:

试述柱间支撑的布置 、构造和计算特点。


正确答案: (1)布置:下层柱间支撑一般宜布置在温度区段的中部;上层柱间支撑除了要在下层支撑布置的柱间设置外,还应当在每个温度区段的两端设置。每列柱顶端均要布置刚性系杆。(2)构造特点:常见的下层柱间支撑是交叉型的,与柱子的夹角控制在35~55度,下层柱间支撑常见形式采用交叉形,人字形或K字形,柱距较大时可取V形或八字形。(3)计算特点:①上层柱间支撑承受端部墙传来的风力,下层柱间支撑除承受短墙传来的风力外,还承受起重机的纵向水平荷载。②在同一温度区段的同一柱列设有两道或两道以上的柱间支撑时,则全部纵向水平荷载由该柱列所有支撑共同承受。③当在柱的两个肢的平面内成对设置时,在起重机肢的平面内设置的下层支撑,除承受起重机纵向水平荷载外,还承受与屋盖肢下层支撑按轴线距离分配传来的风力。④靠墙的外墙肢平面内设置的下层支撑,只承受端墙传来的风力与起重机肢下层支撑按轴线距离分配受力。

第10题:

试述砌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构造柱在施工中应注意哪些质量问题?


正确答案: 砌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以下作用:
A.增加承重墙体的延性;
B.阻止墙体剪切裂缝的开展;
C.增加墙体平面外的抗弯能力;
D.增加墙体抗扭转的能力;
E.和圈梁组合分隔墙体,减小了墙体的自由幅面,限制墙体平面外的振动,有利于墙体抗震,并在墙体中形成一钢筋混凝土网格,加强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
F.在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可大大加强房屋纵横向连接,增加其空间刚度。
构造柱在施工中应注意下列质量问题:
A.为确保构造柱与墙体的良好结合,必须做到在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
B.为确保构造柱的混凝土质量,墙体中柱的平面位置宜留成有一小面在拆模后能外露,以便检查浇灌质量;浇灌混凝土前应将槎口处的砖浇水洇湿,并在底部先填以50~100mm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
C.为确保构造柱与圈梁的整体连接,两者应在一起浇灌混凝土,施工缝留在每层构造柱下端;做好每层构造柱纵向筋与下层纵筋的搭接;
D.多层粘土砖房的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mmx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或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的上下端适当加密。房屋四角的构造柱截面最小采用240mmx240mm。
E.必须保证构造柱中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构造柱配筋的质量进行认真检查。因为构造柱中的混凝土与砖砌体咬合在一起,钢筋又隐蔽在混凝土内;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难以进行补强和加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