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质量员质检员

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6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少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题目

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6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少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防止或减轻砌体房屋顶层的裂缝,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
②屋面保温或屋面刚性面层设置分隔缝;
③女儿墙设置构造柱;
④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⑤顶层和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6.5.2条规定,为防止或减轻砌体房屋顶层的裂缝,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②屋面保温或屋面刚性面层设置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③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④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⑤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不低于M7.5;⑥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

第2题: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规定,采取以下( )措施,可防止或减轻砌体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Ⅰ.女儿墙设置构造柱,且构造柱可仅设在房屋四角处Ⅱ.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Ⅲ.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设置水平滑动层Ⅳ,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Ⅰ、Ⅲ、Ⅳ
D.Ⅱ、Ⅲ、Ⅳ

答案:D
解析:

第3题:

女儿墙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m,构造柱应伸至混凝土压顶梁、板一起整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当瓦屋面坡度近于50%时,其檐口构造不应设置( )

A.镀锌铁皮明天沟
B.现浇钢筋混凝土檐沟
C.砌筑女儿墙
D.安全护栏等

答案:C
解析:
根据,《技术措施:建筑》,第二部分,7屋面:7.8.7瓦屋面檐沟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聚氯乙烯成品或金属成品。故A、B选项均可采用。而在坡屋面檐口处砌筑女儿墙的做法,显然对安全性不利。

第5题:

以下关于女儿墙构造的要点中哪一条正确?( )

A.砌块女儿墙厚度180mm
B.顶部应做≥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C.地震设防区的上人屋面女儿墙高度不应超过0.5m
D.女儿墙与框架梁柱相接处用高强砂浆砌筑防裂

答案:B
解析:
女儿墙的顶部应做压顶,压顶的厚度不得小于60mm。A项,女儿墙的最小厚度应为190mm;C项,女儿墙的高度取决于是否上人,不上人高度应不小于800mm,上人高度应不小于1300mm;D项,女儿墙的下部应该是屋面板,一般不直接与框架梁、柱接触。

第6题: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关于砌体填充墙及隔墙的抗震构造措施,下述何项说法不准确?(  )

A.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B.刚性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应避免使结构形成刚度和强度分布上的突变
C.非楼梯间或人流通道的砌体填充墙,墙长大于8m或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D.楼梯间砌体填充墙,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1.5条第4款规定,楼梯间周边填充墙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层高和4m的较小值,故D项表述有误。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3.3.2条第1款规定,非承重墙体宜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采用砌体墙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第2款规定,刚性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应避免使结构形成刚度和强度分布上的突变,当围护墙非对称均匀布置时,应考虑质量和刚度的差异对主体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故AB两项表述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1.5条第3款,非楼梯间或人流通道的砌体填充墙,墙长大于8m或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C项表述正确。第4款规定,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D项表述不准确。

第7题:

抗震设计时,下列选用的建筑非承重墙体材料不妥当的是( )。

A.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应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
B.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围护墙宜采用轻质墙板或钢筋混凝土大型墙板
C.钢结构厂房的围护墙不应采用嵌砌砌体墙
D.9度时钢结构厂房的围护墙必须采用轻质墙板

答案:D
解析:

第8题:

下列关于圈梁与构造柱,表述正确的是( )。

A.构造柱和圈梁增加了砌筑墙体的整体性
B.砌筑房屋配置的构造柱,不必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
C.构造柱和圈梁,广泛应用的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梁
D.配置构造柱的砌体房屋,应先浇灌混凝土柱,再砌筑墙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用建筑构造。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形成与墙体紧密结合、沿整个建筑物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和地梁(基础梁)现浇成一体的混凝土柱称为构造柱。构造柱和圈梁增强砌体墙的整体性,是墙体的主要抗震措施。

第9题:

有关砌块女儿墙的构造要点,下列哪条有误?( )

A.上人屋面女儿墙的构造柱间距宜小于或等于4.5m
B.女儿墙厚度不宜小于200mm
C.抗震6、7、8度区,无锚固女儿墙高度不应超过0.5m
D.女儿墙顶部应做60mm厚钢筋混凝土压顶板

答案:A
解析:
A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3.3.2条第5款规定,砌体女儿墙在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应与主体结构锚固;非出入口无锚固女儿墙高度,6~8度时不宜超过0.5m,9度时应有锚固。防震缝处女儿墙应留有足够的宽度,缝两侧的自由端应予以加强。女儿墙的顶部应做压顶,压顶的厚度不得小于60mm。女儿墙的中部应设置构造柱,其断面随女儿墙厚度不同而变化,最小断面不应小于190mm×90mm,构造柱的最大间距为4.0m。

第10题:

关于女儿墙构造的要点,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砌块女儿墙厚度180mm
B.顶部应设≥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C.地震设防区的上人屋面女儿墙高度不应超过0.5m
D.女儿墙与框架梁相接处用高强度砂浆砌筑防裂

答案:B
解析:
砌筑女儿墙厚度宜不小于200mm。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无锚固的女儿墙高度不应超过0.5m,超过时应加设构造柱及厚度不小于6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项圈梁。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与现浇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当女儿墙高度不小于0.5m或不大于1.5m时,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3.0m;当女儿墙高度大于1.5m时,构造柱间距应随之减小。位于建筑物出口上方的女儿墙应加强抗震措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