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地基基础)

反射波法低应变检测中,经常会发现在入射脉冲后紧跟一个反相很大的波形,称为反相过冲,发生反相过冲的原因通常包括:()。A、传感器未安装牢固B、传感器安装点距锤击点太近C、桩头质量松软,声波传播时遇到好混凝土产生反射D、桩身扩径E、桩顶外露钢筋的影响

题目

反射波法低应变检测中,经常会发现在入射脉冲后紧跟一个反相很大的波形,称为反相过冲,发生反相过冲的原因通常包括:()。

  • A、传感器未安装牢固
  • B、传感器安装点距锤击点太近
  • C、桩头质量松软,声波传播时遇到好混凝土产生反射
  • D、桩身扩径
  • E、桩顶外露钢筋的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锤击桩头输入初始应力波脉冲,当波形一定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

A:波形宽度
B:峰值
C:脉冲宽度
D:频谱
E:输入能量

答案:B,C
解析:
锤击桩头的目的是要在桩顶输入一个符合检测要求的初始应力波脉冲,其基本技术特性为:波形、峰值、脉冲宽度或频谱、输入能量。当波形一定时,我们关注的是峰值和脉宽两个主要问题。峰值决定激励桩身的应力大小,脉宽决定激励的有效频段范围,两者组合将决定输入能量大小及能量在整个有效频段内的分配。

第2题:

低应变法现场检测桥梁基桩完整性原理及现场检测技术:
1)低应变法的原理是,把桩视为一维弹性均质杆件,当桩顶受到激励后,压缩波以波速C沿桩身向下传播,当遇到桩身波阻抗或截面积变化的界面时,在界面将产生( )。

A.反射波、透射波
B.绕射波、折射波
C.反射波、吸收波
D.反射波、绕射波

答案:A
解析:

第3题:

用反射波法检测桩完整性时,当应力波从软质材料进入硬质材料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诸如( )反应此类波的相位特征。

A.嵌岩桩无沉渣桩底反射
B.扩颈
C.缩颈
D.断桩

答案:A,C
解析:

第4题: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当检测结果为:①曲线不规则,可见桩间反射,第一子波与入射波反相位,后续子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反射子波的波幅与病害尺寸正相关;②可见桩底反射,此时桩身缺陷应判断为( )。

A.离析
B.扩径
C.缩径
D.桩底沉渣

答案:B
解析: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对桩身病害情况的判别可依据以下内容:(1)离析:①曲线不规则,一般见不到桩底反射;②第一反射子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幅值与离析的程度正相关,但频率明显降低。③中、浅部严重离析,可见到多次反射子波。(2)扩径:请参见题干内容,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3)缩径:曲线不规则,可见桩间反射,第一反射子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后续反射子波与入射波反相位,反射子波的振幅大小与缩径尺寸正相关。(4)桩底沉渣:桩底存在沉渣,桩底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其幅值大小与沉渣的厚度正相关。如下图所示

第5题:

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锤击桩头输入初始应力波脉冲,当波形一定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

A.波形宽度
B.峰值
C.脉冲宽度
D.频谱
E.输入能量

答案:B,C
解析:
锤击桩头的目的是要在桩顶输入一个符合检测要求的初始应力波脉冲,其基本技术特性为:波形、峰值、脉冲宽度或频谱、输入能量。当波形一定时,我们关注的是峰值和脉宽两个主要问题。峰值决定激励桩身的应力大小,脉宽决定激励的有效频段范围,两者组合将决定输入能量大小及能量在整个有效频段内的分配。

第6题: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当桩身完整时,下列关于其反射波曲线特征说法正确的有( )。

A.可见桩底反射
B.曲线不规则,一般见不到桩底反射
C.短桩:桩底反射波与入射波频率相近,振幅略小
D.长桩:桩底反射幅度小,频率低
E.摩擦桩的桩底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位,端承桩的桩底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位

答案:C,D,E
解析:

第7题: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当激励源产生的压缩波向下传播时遇到桩身波阻抗变化的界面时,压缩入射波在波阻抗界面产生()。

A.反射波和吸收波
B.绕射波和折射波
C.反射波和透射波
D.绕射波和吸收波

答案:C
解析:

第8题: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当检测结果为:①曲线不规则,可见桩间反射,第一子波与入射波反相位,后续子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反射子波的波幅与病害尺寸正相关;②可见桩底反射,此时桩身缺陷应判断为( )。

A:离析
B:扩径
C:缩径
D:桩底沉渣

答案:B
解析: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对桩身病害情况的判别可依据以下内容:(1)离析:①曲线不规则,一般见不到桩底反射;②第一反射子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幅值与离析的程度正相关,但频率明显降低。③中、浅部严重离析,可见到多次反射子波。(2)扩径:请参见题干内容,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3)缩径:曲线不规则,可见桩间反射,第一反射子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后续反射子波与入射波反相位,反射子波的振幅大小与缩径尺寸正相关。(4)桩底沉渣:桩底存在沉渣,桩底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其幅值大小与沉渣的厚度正相关。如下图所示

第9题: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时域信号特征为:“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此类桩应判别为( )类桩最为准确。题中“2L/C”表示声波在混凝土中从发出到接收的传播时间。

A:I
B:Ⅱ
C:Ⅲ
D:Ⅳ

答案:A
解析:
时域信号特征为:“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此类桩应判别为I类桩,如下图所示。

第10题: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时,传感器安装宜布置在桩顶( )。

A.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且距离桩主筋不宜小于50mm
B.中心部位
C.距桩中心1/2半径处
D.边缘部位

答案:B
解析: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对传感器安装作如下规定:①传感器底安装可采用石膏、黄油、橡皮泥等耦合剂,黏结应牢固,并与桩顶面垂直。②对于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且距离桩的主筋不宜小于50mm。当桩径不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4个检测点。③对混凝土预制桩,当边长不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边长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3个测点。④对预应力管桩,不应少于2个测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