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具体任务不包括()。A、研究制定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监管条例B、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脆弱区保护资金C、在全国生态脆弱典型区建立长期定位生态监测站D、按流域或区域编制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规划

题目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 A、研究制定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监管条例
  • B、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脆弱区保护资金
  • C、在全国生态脆弱典型区建立长期定位生态监测站
  • D、按流域或区域编制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规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是以()
为主要指导思想。
A 邓小平理论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
D 马克思、列宁主义
E 毛泽东思想


答案:A,C
解析:

第2题:

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生态脆弱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B: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C:强化监管,适度开发
D: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答案:D
解析:
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生态脆弱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①预防为主,保护优先;②分区推进,分类指导;③强化监管,适度开发;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第3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编制的依据包括()。

A:《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B:《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C:《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D:《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答案:A,B,C
解析:

第4题: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规划目标是()。

A: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新增治理面积达到30%以上
B: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新增治理面积达到40%以上
C: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30%以上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D:到2020年,生态脆弱区40%以上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答案:D
解析: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中规划目标是,至2020年,在生态脆弱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和资源开发监管执法体系;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退化生态系统基本得到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区域可更新资源不断增值,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高;生态产业成为脆弱区的主导产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序、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结构基本合理,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持续、稳定态势;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各个层面,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人与自然基本和谐。

第5题: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的具体任务有()。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脆弱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B:加强生态保育,促进生态脆弱区修复进程
C: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构建脆弱区生态安全预警体系
D:强化资源开发监管执法力度,防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

答案:A,B,C,D
解析:

第6题: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编制的依据包括( )。
A.《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B.《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C.《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D.《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答案:A,B,D
解析:

第7题:

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到( )年,在生态脆弱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和资源开发监管执法体系。
A 2010
B 2015
C 2020
D 2025


答案:C
解析:

第8题:

根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分区推进,分类指导
B、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C、保护优先,限制开发
D、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答案:A,D
解析:
见教材P189。

第9题: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规划目标是( )。
A 到2015年, 生态脆弱区新增治理面积达到30% 以上
B 到2020年,生态脆弱区新增治理面积达到40% 以上
C 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30%以上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D 到2020年, 生态脆弱区40%以上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总体任务包括()。

A: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B: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C: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
D:全面限制有损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

答案:A,B,C,D
解析: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总体任务是,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全面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从源头控制生态退化;加强生态保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