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代理人

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A、0.4B、0.6C、0.8D、1.0

题目

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

  • A、0.4
  • B、0.6
  • C、0.8
  • D、1.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  )。

A.行政界线
B.界址点
C.界址线
D.地标号
E.地籍号

答案:A,B,C,E
解析: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坐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

第2题:

界址点选定后,其点位在调查工作底图相应位置用直径0.1mm的点表示,并用半径为(  )mm的圆圈圈定标注。

A.0.4
B.0.5
C.0.8
D.0.9

答案:C
解析:
界址点选定后在调查工作底图用半径为0.8mm的圆圈圈定标注,编号用Jn表示,n为1、2、3……,界址点编号可以空号但不能重号。

第3题:

下列关于宗地图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坐落表示宗地所在街道、街坊以及该宗地的编号

B.界址点以直径0.8mm的小圆圈表示,包含与邻宗地公用的界址点

C.若宗地内有房屋和围墙,应注明房屋和围墙的边长

D.宗地图中应画出与本宗地有共同界址点的邻宗地界址线,并在邻宗地范围内注明它的宗地号


正确答案:A

第4题: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

A:0.3mm
B:0.4mm
C:0.5mm
D:0.6mm

答案:A
解析: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①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3mm;②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4mm;③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5mm。

第5题:

航外控制测量过程中,要求在现场用刺点针把目标点刺在主像片上,刺孔要小圆圈,刺孔直径不得大于()mm。

A:0.10
B:0.15
C:0.20
D:0.25

答案:A
解析:
野外控制点的目标选定后应根据像片上的影像,在现场用刺点针把目标准确地刺在像片上,刺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在所有相邻像片中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用于刺点;(2)刺孔要小而透,针孔直径不得大于0.1mm;(3)刺孔位置要准,不仅目标要判读准确,而且下针位置也要准确,刺点误差应小于像片上0.1mm;(4)同一控制点只能在一张像片上有刺孔;(5)同一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6)所有国家等级的三角点、水准点及小三角点均应刺点,当不能准确刺出时,对于三角点、小三角点可用虚线以相应符号表示其概略位置,在像片背面写出点位说明或绘出点位略图;(7)各类野外像控点根据刺孔位置在实地打桩,以备施测时用。

第6题:

界址点之间距离、界址点与其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应记载在(  )上。

A.宗地图
B.宗地草图
C.地籍图
D.现状图

答案:B
解析:
界址点之间距离、界址点与其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应记载在宗地草图上,并利用它们在图上确定界址点位置或编绘地籍图。

第7题:

界桩符号用直径()的红色小圆圈表示。

A:0.8mm
B:2.0mm
C:1.5mm
D:1mm

答案:C
解析: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17796-2009)规定,界桩符号用直径1.5mm红色小圆圈表示。故选C。

第8题:

地籍图应表示的基本内容有()

A.界址点、界址线

B.地块及其编号

C.土地利用类别

D.道路和水域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以下界址点测量方法中属于解析法的是( )。

A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

B在正射影像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

C在扫描数字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

D用全站仪和钢尺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地籍图上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A:0.6mm
B:0.4mm
C:0.3mm
D:0.5mm

答案:C
解析: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规定,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勘丈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故选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