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代理人

在根据外业数据自动生成地籍图前,首先要确定()和每幅图的坐标范围。A、地籍图的地物要素B、地籍图的比例尺C、每幅图的参考坐标D、宗地图的比例尺

题目

在根据外业数据自动生成地籍图前,首先要确定()和每幅图的坐标范围。

  • A、地籍图的地物要素
  • B、地籍图的比例尺
  • C、每幅图的参考坐标
  • D、宗地图的比例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籍图生成的步骤包括(  )。

A.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涉及到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
B.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地物编码、各点连接信息等)自动生成平面图
C.对平面图进行编辑整理
D.图廓整饰内容的自动注记
E.自动注记宗地号、地类号

答案:A,B,D,E
解析:
地籍图生成的步骤包括:①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涉及到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包括图块描述信息文件和测点坐标文件);②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地物编码、各点连接信息等)自动生成平面图;③对于要求有等高线输出的地籍图,应根据测点三维坐标和地形(物)属性信息生成等高线,并完成等高线遇地物的自动断开、计曲线及地形点高程的自动注记,等高线与平面图的叠加;④图廓整饰内容的自动注记;⑤自动注记宗地号、地类号。

第2题: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数学要素包括(  )。

A.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
B.大地坐标系
C.地籍图比例尺
D.地物编码
E.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

答案:A,B,C,E
解析: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数学要素包括:大地坐标系、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控制点点位及其注记、地籍图比例尺、地籍图分幅索引图、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及图幅整饰等内容。

第3题:

地籍控制测量埋石点个数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幅1:500分幅地籍图内至少要有()个埋石点。

A.一

B.二

C.三

D.四


正确答案:C

第4题:

在识读地形图时,根据图廓外注明,可以了解到()等项内容。

  • A、图名、图号
  • B、图名、图后、比例尺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 C、所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工程
  • D、比例尺、所用测绘仪器名称

正确答案:B

第5题:

大地测量数据按照数据不同阶段分为()。

A: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
B:外业数据和内业数据
C:国家数据、省区数据和市(县)数据
D:基准数据、坐标高程数据、深度基准、重力数据、元数据

答案:A
解析:
大地测量数据按照数据不同阶段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故选A。

第6题:

数字测图系统中,一个分区的(  )数据采集结束后,一般形成图块描述信息文件和测点坐标文件。

A.外业
B.内业
C.地籍
D.地物

答案:A
解析:
数字测图系统中,一个分区的外业数据采集结束后,一般形成两个文件:一个是图块(地物)描述信息文件,一个是测点坐标文件。

第7题:

地籍测量控制埋石点个数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幅1:500分幅地籍图内至少要有( )个埋石点。


A.1
B.2
C.3
D.6

答案:C
解析:
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的地籍图每幅图内至少要有埋石点数分别为3、6、9个。

第8题:

在根据外业数据自动生成地籍图前,首先要确定(  )和每幅图的坐标范围。

A.地籍图的地物要素
B.地籍图的比例尺
C.每幅图的参考坐标
D.宗地图的比例尺

答案:B
解析:
比例尺是地图的一个重要参数,地籍图属于大比例尺图,其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1∶2000等。在根据外业数据自动生成地籍图前,首先要确定地籍图的比例尺和每幅图的坐标范围。

第9题:

在识读地形图时,根据图廓外的注明,可以了解到()等项内容。

  • A、图名、图号
  • B、图名、图后、比例尺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 C、所采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工程
  • D、比例尺、所用测绘仪器名称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生成定量数据的频数分布表时,首先要对数据()

  • A、分类
  • B、确定组距
  • C、分组
  • D、确定组频数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