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环保工程师

拟采用堆肥方法处理脱水污泥滤饼,其固体含量为30%,每天处理量为10t(以干物料基计算),采用回流堆肥(同流堆肥的固体含量为70%)起干化作用,要求进入发酵仓的混合物料的固体含量为40%,计算回流比以及每天需要处理的物料总量()。A、干基回流比为0.777,干基物料总量为44.4t/dB、干基回流比为0.856,干基物料总量为35.4t/dC、湿基回流比为0.567,湿基物料总量为44.4t/dD、湿基回流比为0.333,湿基物料总量为84.4t/d

题目

拟采用堆肥方法处理脱水污泥滤饼,其固体含量为30%,每天处理量为10t(以干物料基计算),采用回流堆肥(同流堆肥的固体含量为70%)起干化作用,要求进入发酵仓的混合物料的固体含量为40%,计算回流比以及每天需要处理的物料总量()。

  • A、干基回流比为0.777,干基物料总量为44.4t/d
  • B、干基回流比为0.856,干基物料总量为35.4t/d
  • C、湿基回流比为0.567,湿基物料总量为44.4t/d
  • D、湿基回流比为0.333,湿基物料总量为84.4t/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脱水后的污泥最终处置方法有( )。

A.农肥利用与土地处理

B.污泥堆肥

C.填地

D.污泥制造建筑材料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下列关于污泥浓缩脱水的说法,哪几项正确?( )

A.当采用生物除磷工艺处理污水时,其污泥不应采用重力浓缩方式
B.污水厂污泥浓缩、脱水两个处理阶段可简化采用一体化机械设备
C.污泥机械脱水前的预处理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D.离心脱水机前不需要设置污泥切割机,占地少,工作环境卫生

答案:A,B
解析:
预处理的目的在于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提高机械脱水设备的生产能力与脱水效果。故C错误。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7.4.8条,离心脱水机前应设置污泥切割机,切割后的污泥粒径不宜大于8mm。故D错误。

第3题:

某厂采用带式压滤脱水,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污泥调质,试验确定干污泥投药量为4kg/Mg,待脱水污泥的含固量为4%,试计算每天污泥量为2000m3/d时所需要投加的总药量。


正确答案:


第4题: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常用的流程为()。

A、 污泥消化→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干燥与焚烧
B、 机械脱水→污泥浓缩→污泥消化→干燥与焚烧
C、 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机械脱水→干燥与焚烧
D、 污泥浓缩→机械脱水→污泥消化→干燥与焚烧

答案:C
解析:
【考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常用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常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流程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正确选项是C。

第5题:

在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中,下列哪种污泥的有机质含量最高?( )

A.堆肥污泥
B.二次沉淀池污泥
C.消化污泥
D.深度处理的化学污泥

答案:B
解析:
选项A、C均是二次沉淀池污泥之后继续处理的污泥,其有机物已大大降低。选项D中几乎没有有机物。

第6题:

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流程,按工艺顺序,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

A.生污泥→浓缩→消化→自然干化→最终处理
B.生污泥→消化→浓缩→机械脱水→最终处理
C.生污泥→浓缩→消化→机械脱水→堆肥→最终处理
D.生污泥→消化→脱水→焚烧→最终处理

答案:A,C
解析:
一般情况下,如果采取焚烧工艺,则不必消化。不过C选项也不是常见的工艺。

第7题:

下列哪几项属于污泥稳定化处理方法?( )

A.厌氧消化
B.污泥堆肥
C.浓缩脱水
D.加热干化

答案:A,B,D
解析:
污泥稳定化处理就是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进一步减少污泥含水量,杀灭污泥中的细菌、病原体等,打破细胞壁,消除臭味,这是污泥能否资源化有效利用的关键步骤。污泥稳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堆肥化、干燥、碱稳定、厌氧消化等。

第8题:

某厂消化污泥的含固量为5%,经脱水之后,实测泥饼的含固量为25%,脱水滤液的含固量为0.5%。计算该脱水系统的固体回收率。


正确答案:


第9题:

下列哪些方法属于污泥稳定化处理方法?( )

A.浓缩脱水
B.厌氧消化
C.好氧堆肥
D.好氧消化

答案:B,C,D
解析:
浓缩脱水属于减容,选项BCD属于稳定化处理。

第10题:

脱水污泥含水率80%,为在堆肥前将原料含水率调整至65%,采用含水率为15%的稻草调理,加入稻草质量占污泥量的百分比应为(  )。

A.17.5%
B.27.5%
C.37.5%
D.47.5%

答案:B
解析:
设混合堆肥物料中脱水污泥用量为m,稻草质量占污泥量的百分比应为ω,则稻草加入量为mω,有:

计算得ω=30%。最接近的答案为B项“27.5%”。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