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比较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的优缺点。

题目

比较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的优缺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Java程序的执行方式是( )。

A.即时编译方式和非解释执行方式

B.非即时编译方式和非解释执行方式

C.非即时编译方式和解释执行方式

D.即时编译方式和解释执行方式


正确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Java程序的执行方式的掌握。Java字节码的执行有两种方式:即时编译方式和解释执行方式。

第2题:

什么是处理DML语句的解释方法和预编译方法?试述二者的区别,联系,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答案:解释执行DML语句的方法是:执行语句前,该语句都以原始字符串的形式保存。当执行到该语句时,才利用解释程序去完成束缚的全部过程,同时予以执行。 解释方法的优点是:应变性强,能适应在解释过程中发生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等的变化,因此能保持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缺点是:每次执行一次DML语句时都要经过所有解释步骤,尤其当这样的语句位于一个循环体内时,就要多次重复解释一个DML语句,显然效率比较低。 预编译方法是:在用户提交DML语句之后对它进行翻译处理,保存产生的可执行代码。当需要运行时,取出保存的可执行代码加以执行。优点是:效率高。但是,使用这种方法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束缚过程中进行优化所依据的条件可能在运行前已不存在,导致已作出的应用规划在执行时不再有效。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用自动重编译技术。

第3题:

比较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的优缺点。

A.不能延伸网络可操作的距离

B.不能过滤网络流量

C.不能在网络上发送变弱的信号

D.不能放大变弱的信号


参考答案:B

第4题:

将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采用的两种翻译方式是()。

A、编译和解释
B、编译和汇编
C、编译和链接
D、解释和汇编

答案:A
解析:
将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可以采用编译和解释两种翻译方式,而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则采用汇编方式。

第5题:

以下关于实现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和解释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48)

A. 在编译方式下产生源程序的目标程序,在解释方式下不产生
B. 在解释方式下产生源程序的目标程序,在编译方式下不产生
C. 编译和解释方式都产生源程序的目标程序,差别是优化效率不同
D. 编译和解释方式都不产生源程序的目标程序,差别在是否优化

答案:A
解析:
在编译方式下,机器上运行的是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源程序和编译程序都不再参与目标程序的执行过程;而在解释方式下,解释程序和源程序要参与到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运行程序的控制权在解释程序。解释器翻译源程序时不产生独立的目标程序,而编译器则需要将源程序翻译成独立的目标程序。

第6题:

● (50) 是正确的叙述。

(50)

A. 解释方式比编译方式更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程序

B. 解释方式下生成的目标代码长,编译方式下生成的目标代码短

C. 解释方式下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代码

D. 解释方式只能用于批处理


正确答案:C

第7题:

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为可在计算机上执行的形式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其中( )。

A.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都生成逻辑上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
B.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都不生成逻辑上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
C.编译方式生成逻辑上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解释方式不生成
D.解释方式生成逻辑上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编译方式不生成

答案:C
解析:
解释程序也称为解释器,它或者直接解释执行源程序,或者将源程序翻译成某种中间表示形式后再加以执行;编译程序(编译器)则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目标程序。两种语言处理程序的根本区别是:在编译方式下,机器上运行的是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源程序和编译程序都不再参与目标程序的执行过程,而在解释方式下,解释程序和源程序(或某种等价表示)要参与到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运行程序的控制权在解释程序。解释器翻译源程序时不生成独立的目标程序,而编译器则将源程序翻译成独立的目标程序。

第8题:

分析比较几种毛需求计算方式的使用场合和优缺点。


答案:

计算毛需求量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

§毛需求量=相关需求+独立需求

§相关需求量=母件需求量×本级用量因子

使用场合:最终产品等独立需求物料的计算,这些产品常常位于产品结构树的最上层,即第0层;

优点:计算时间较短,成本低

缺点:与实际相差在不可控范围内

第二种:

§时区1:毛需求量=订单量;时区2:MAX(订单量,预测量)

以上各因素组成的计算公式为:

§净需求量=本时段毛需求量+安全库存–(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

§预计可用库存=(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本时段计划产出量)-本时段毛需求量

使用场合:相关需求物料的计算,即有父项(与其有关联的上一层物料)的产品的毛需求的计算

优点:计算与实际相差较小,参考价值更高

缺点:成本较高,花费时间较长

第9题:

以下关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的编译和解释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0)。

A.编译程序不参与用户程序的运行控制,而解释程序则参与
B.编译程序可以用高级语言编写,而解释程序只能用汇编语言编写
C.编译方式处理源程序时不进行优化,而解释方式则进行优化
D.编译方式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而解释方式则生成

答案:A
解析:
编译程序的功能是把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编译过程划分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6个阶段。目标程序可以独立于源程序运行。
解释程序是一种语言处理程序,在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方面与编译程序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在运行用户程序时,它是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中间代码)。因此,解释程序并不产生目标程序,这是它和编译程序的主要区别。

第10题: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翻译过程中有两种方式: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解释方式执行比编译方式()

  • A、快
  • B、慢
  • C、差不多
  • D、元法比较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