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继续教育

对于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国际上有许多评论和预测,这些评论和预测有哪些,试例举一二,并评述之?

题目

对于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国际上有许多评论和预测,这些评论和预测有哪些,试例举一二,并评述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至今“中国威胁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人口威胁论”等等。众多的威胁论几乎涵盖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在国际上对中国形象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制造了很大的障碍。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次之。
关于这些言论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西方“人性恶”观念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首要原因,“中国威胁论”的提出既反映了国际上某些人面对中国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诚惶诚恐、焦躁不安的心理,又反映了他们想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险恶用心,而这一切发生的根源就出于他们极端的“人性恶”传统思维模式。
二、地缘政治因素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原因—主要指中日之间。
三、美国霸权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偏见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现实原因。
四、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原因。
五、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经济威胁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二)“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三)“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四)其它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而根本上在于它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威胁论”思想的实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口中国威胁,为自己扩军备战,出售军火谋取巨额利润。应该看到,真正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的,不是发展着的爱好和平的中国,恰恰是那些“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对此,人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象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再次,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不会称霸。最后,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将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中国威胁论只是外国用来讹诈和绞杀中国的工具。第一、经济绞杀。砍断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翅膀,中国威胁论一出,中国企业在国外寸步难行。中国的产业几乎已经被国外资本收购一空,但是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却困难重重。第二、民族软化。束缚中国一部分国民对外走出去的胆量,捧杀另一部分国民对本国的清醒认识。第三、军事压制。诱骗中国把有限的经济实力捆绑到无限的国土防卫之中,再也无力进行世界争夺。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是美国军队,这一点勿容置疑,可是少有国家喊过美国是威胁。中国军费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却总有人无时无刻不在喊中国军费增速快,中国军队是威胁。 “中国责任论”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伴随着国家实力上升以及不断走向全球的脚步,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运用新获得的力量日渐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部分西方国家或国家集团开始要求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中国责任论”的出台与“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在现实中不断碰壁有密切关联。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中国责任论”的转变表明,国际社会希望影响或约束中国运用权力的方式,进而规范中国未来的国际角色。美国一方面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与中国一道处理世界热点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又在东亚地区保持美日同盟、构建东亚安全机制、强化美印关系以及建设跨太平洋而不是泛亚地区秩序,以此遏阻或防范中国崛起,这促使中国学者对“中国责任论”持较多的保留态度。
与“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相比,“中国责任论”较为中性、客观,它更多地从积极和正面的视角看待中国的实力增长和国际角色;在方式方法上更加强调对话与协商等接触性手段,而不是孤立与制衡的遏制性手段;在理论色彩上更加突出自由主义而非现实主义的色彩,不是旨在阻止中国追求更大的权力,而是鼓励中国在融入国际体系过程中承担与其地位和权利相称的国际义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责任论”的兴起是中国力量上升和参与国际生活深化的必然产物。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促使多数国家选择与中国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以便受益于中国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也促使所有“利益攸关方”去关注中国的国际角色。同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国际体系内的主要行为体在客观上需要团结起来加以应对,特别是团结新兴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备受瞩目。“中国责任论”的兴起还在于国际社会对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努力和未来国际角色的积极认同和预期。
“中国责任论”的兴起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取更多的活动平台,国际社会在中国涉外事务以及重大国际问题处理和国际制度安排中将更多考虑中国的声音。与此同时,中国如何在国际体系中承担国际责任,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和国际体系的稳定有序发展成为中国外交的严峻挑战。第一,国际责任的美国性与国际性难以平衡。第二,责任意识初备,但责任战略有待细化。第三,中国建设负责任大国初见成效,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 中国在建设负责任大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西方对中国国内决策体制仍存担忧,它们倾向于认为精英政治和民族主义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希望促使中国进行与经济改革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培养具备高素质的新一代领导人以避免领导水平滑坡; 二是在国际组织方面,中美国际组织观差异较大,中国没有加入部分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可用资源和方式仍然较为有限;三是在国际体系内中国因素日趋突出的情况下,“韬光养晦”战略引起了部分争议; 四是军事透明度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沦的分类,这属于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事实评论
D.价值评论

答案:A
解析:
外部评论主要是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即“辨伪”和“证真”,它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外部评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成书年代;第二,确定作者;第三.在什么地方完成;笫四,写作或创作的背景是什么;第五,版本,理清楚是原版还是修订版等。

第2题:

广播评论实际上只有两种形式:口播评论和录音评论。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关键一招是()

A、法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D、和平发展


正确答案:C

第4题:

《每周评论》(1918-北京陈独秀)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他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在众多的报刊中,《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它对运动作了连续系统的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与引导,并赞扬它是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举”。
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在关系中国民族危亡的时候所表现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精神。

第5题:

()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

  • A、叙述性综述
  • B、评论性综述
  • C、专题性综述
  • D、述评性综述

正确答案:C

第6题:

《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它的后期有何变化?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创刊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刊37期。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不但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而且倾向社会主义。
但从第26期起因陈独秀被捕,李大钊出走,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改变了它的革命的政治方向,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点,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是4开的小型报纸,栏目新颖多样。除正张外,有时还抓住重大事件,增出《特别附录》一张,随报奉送。
《每周评论》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
(一)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中,以《每周评论》为首的各种民主报刊结成的无形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还针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报刊攻击五四运动谬论进行了反击。为了充分报道五四运动,《每周评论》等报刊还进行了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

第7题: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两个杂志是()

  • A、《敬告青年》和《每周评论》
  • B、《新潮流》和《每周评论》
  • C、《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 D、《呐喊》和《每周评论》

正确答案:C

第8题:

相对于“学者”而言,“评论家”常常会给人一种特定的印象:短平快的犀利文风,敏感度极高,对作品的形式、技巧、风格、流派如数家珍;但同时也会显出“浮躁”的所谓“评论家”做派,凭印象感觉率性发声,缺少严格的学理支撑,从而坠入肤浅的窠臼。相对于扎实的考史订伪的学者风范,许多评论文章作为成果在历史上留不下来,发表后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无法形成有效的学术积累。作为评论家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自省来直面这样的问题,并在今后的努力中逐渐纠正这些类似的弊端。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是:

A.率性发声是“评论家”的魅力所在
B.评论文章因缺乏学术积累很难流传
C.评论不能忽视学理分析和逻辑演绎
D.“学者”和“评论家”有本质差异

答案:C
解析:
文段通过与“学者”的对比,指出评论家队伍存在的“浮躁”做派。末句强调,作为评论家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应直面这一问题,努力纠正类似弊端。由“凭印象感觉率性发声,缺少严格的学理支撑,从而坠入肤浅的窠臼”可知,评论家的问题在于评论缺乏学理和逻辑支撑。C项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改善之策。故本题选C。

第9题:

现代预测理论产生许多预测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定性预测法和()。

  • A、目标预测法
  • B、定量预测法
  • C、业务预测法
  • D、领导预测法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飞猪评价包括“店铺评分”和“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包括()。

  • A、收货评价
  • B、追加评价
  • C、文字评论
  • D、图片评论

正确答案: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