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体育与健康(统考)

案例:高三(2)班共有学生28人,乒乓球拍平均每人1个,乒乓球案6台。教学内容:乒乓球推、拔球动作技术。教学目标:(1)领略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2)升华乒乓球推、拔球动作技能。(3)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乒乓球推、拔动作技术。(2)学生l。3报数,通过报数分组。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学练,自主探究与体验推、拔球的动作技术。(3)学生反馈推、拔球动作技术要点。(4)师生双向互动,总结、评价。 指出该案例的教学设计思路。

题目

案例: 高三(2)班共有学生28人,乒乓球拍平均每人1个,乒乓球案6台。 教学内容:乒乓球推、拔球动作技术。 教学目标: (1)领略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 (2)升华乒乓球推、拔球动作技能。 (3)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步骤: (1)教师简单介绍乒乓球推、拔动作技术。 (2)学生l。3报数,通过报数分组。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学练,自主探究与体验推、拔球的动作技术。 (3)学生反馈推、拔球动作技术要点。 (4)师生双向互动,总结、评价。 指出该案例的教学设计思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老师带领一班学生去种树,学生恰好被平分为4个小组,总共种树667棵,如果师生每人种树的棵数一样多,那么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

A. 28

B. 36

C. 22

D. 24


正确答案:A
 A[解析]667=23×29。这个班师生每人种树的棵数只能是667的约数:1、23、29、667。当每人种23棵树时,全班人数应是29-1=28,而28恰好是4的倍数,符合题目要求。以此方法计算,每人种1或29或667棵树时,所得人数不能被4整除,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第2题:

某年级共有8个班友,在一次年级考试中,共有21名学生不及格,每班不及格的学生最多有3名,则(一)班至少有1名学生不及格(1)(二)班的不及格人数多于(三)班(2)(四)班不及格的学生有2名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答案:D
解析:

第3题:

研究某高中的学生高考情况,其统计总体为()。

A、每名高三学生

B、高三所有学生

C、某一班级

D、某一学生成绩


参考答案:B

第4题:

案例: 高二(7)班共有学生49人,乒乓球台4张,乒乓球拍平均每人1个,乒乓球若干。 教学目标: (1)较好地运用步法进行发球练习。 (2)学生自由分组进行模拟练习。 (3)发展速度、灵敏、协调性和反应等素质。 (4)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教学步骤: (1)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一组,得到信息(击掌、哨声或手势)后,学生快速启动冲刺跑5—6米。 (2)学生碎步进行前、后、左、右移动摸地面画线练习。 (3)学生两人一组纵队站立,听到哨声后,前面的同学迅速转身接后面同学抛起的乒乓球。 (4)球拍托球碎步走比赛。 (5)教师点评、总结。 请指出本案例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


正确答案:本案例中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热情,提高乒乓球运动的技能。善打、巧打、打出特色、打出精彩,充分体现和谐人际关系。

第5题:

案例: 高二(7)班共有学生49人,乒乓球台4张,乒乓球拍平均每人1个,乒乓球若干。 教学目标: (1)较好地运用步法进行发球练习。 (2)学生自由分组进行模拟练习。 (3)发展速度、灵敏、协调性和反应等素质。 (4)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教学步骤: (1)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一组,得到信息(击掌、哨声或手势)后,学生快速启动冲刺跑5—6米。 (2)学生碎步进行前、后、左、右移动摸地面画线练习。 (3)学生两人一组纵队站立,听到哨声后,前面的同学迅速转身接后面同学抛起的乒乓球。 (4)球拍托球碎步走比赛。 (5)教师点评、总结。 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优点:①能够以“寓教于乐”的教学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
②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游戏和比赛,师生同玩同乐,学习氛围比较轻松。
③在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步法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等。
④教程比较灵活,教师善教,学生乐学,让人耳目一新。
缺点:①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高中体育整套教材的整体结构的把握。
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包办得太多。动作的分析与详解、思路分析都帮学生做好了。
③创新不够。教师仍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而素质教育始终离不开基础创新教育。

第6题:

某年级共有1、2、3、4四个班,已知该年级总人数为192,1、2、4班的平均人数为50人,2、3、4班的平均人数为48,并且4班比2班多2人。该年级人数最多的班上有( )人。

A. 50
  B. 52
  C. 54
  D. 55

答案:B
解析:
整个年级的每个班平均人数为192÷4=48,由于2、3、4班的平均人数也为48,故可知1班为48人。由1、2、4班的平均人数为50人且4班比2班多2人可知4班人数在三者中最多,为52人。2、3、4班的平均人数48说明3班人数少于48,故人数最多的为4班,52人。

第7题:

案例:
初2-(4)班共有学生39人,乒乓球案4张,乒乓球拍平均每人一个,乒乓球若干。
教学内容:
(1)较好地运用步法并进行发球学习。
(2)学生自由分组进行模拟练习。
(3)发展速度、灵敏、协调性和反应等素质。
(4)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教学步骤:
(1)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一组,得到信息(击掌、哨声或手势)后,学生快速起动冲刺跑5~6米。
(2)学生碎步进行前、后、左、右移动摸地面画线练习。
(3)学生两人一组,纵队站立,听到哨声后,前面的同学迅速转身接后面同学抛起的乒乓球。
(4)球拍托球碎步走比赛。
(5)教师点评、总结。
问题:
(1)指出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
(2)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本案例中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热情,提高乒乓球运动的技能。善打、巧打、打出特色、打出精彩,充分体现和谐人际关系。
(2)优点:①能够以“快乐教学”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
②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游戏和比赛,师生同玩同乐,学习氛围比较轻松。
③在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步法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等体能。
④教程比较灵活,教师善教,学生乐学,让人耳目一新。
缺点:①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初中体育整套教材的整体结构的把握。
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包办得太多。动作的分析与详解、思路分析都帮学生做好了。
③创新不够。教师仍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而素质教育始终离不开基础创新教育。

第8题:

李老师带领一班学生去种树,学生恰好被平分为4个小组,总共种树667棵,如果师生每人种树的棵数一样多,那么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

A.28             B.36             C.22             D.24


A【解析】667=23×29。这个班师生每人种树的棵数只能是667的约数:1、23、29、667。当每人种23棵树时,全班人数应是29-1=28,而28恰好是4的倍数,符合题目要求。以此方法计算,每人种1或29或667棵树时,所得人数不能被4整除,故不符合题目要求。如不会,直接代入计算也可

第9题:

案例: 高三(2)班共有学生28人,乒乓球拍平均每人1个,乒乓球案6台。 教学内容:乒乓球推、拔球动作技术。 教学目标: (1)领略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 (2)升华乒乓球推、拔球动作技能。 (3)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步骤: (1)教师简单介绍乒乓球推、拔动作技术。 (2)学生l。3报数,通过报数分组。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学练,自主探究与体验推、拔球的动作技术。 (3)学生反馈推、拔球动作技术要点。 (4)师生双向互动,总结、评价。 指出该案例的班级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并指出其特征。


正确答案: ①基本教学组织形式:随机分组,即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和标志,将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
②特征:简单、迅速,但没有考虑学生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原则。

第10题:

单选题
某校师生为贫困地区捐款1995元,这个学校共有35名教师,14个教学班,各班学生人数相同且多于30人不超过45人。如果平均每人捐款的钱数是整数,那么平均每人捐款(  )元。
A

3

B

5

C

15

D

23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个学校最少有35+14×30=455名师生,最多有35+14×45=665名师生,且师生总人数能整除1995,1995=3×5×133,在455~665之间的约数只有5×133=665,即师生总数为665人,则平均每人捐款1995÷665=3元。